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1153h05)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马玉堃任淑文付盈盈叶青雷范娟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阳性菌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阴性菌
  • 1篇桑树
  • 1篇桑树种质资源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理指标变化
  • 1篇苏云金芽孢
  • 1篇苏云金芽孢杆...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柞蚕
  • 1篇柞蚕蛹
  • 1篇革兰
  • 1篇革兰氏阳性
  • 1篇革兰氏阳性菌
  • 1篇革兰氏阴性菌
  • 1篇RAPD标记

机构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大学
  • 2篇黑龙江省蚕业...

作者

  • 2篇任淑文
  • 2篇马玉堃
  • 1篇刘春光
  • 1篇付海燕
  • 1篇杨立军
  • 1篇李志
  • 1篇杨峰山
  • 1篇曲艳娇
  • 1篇范娟
  • 1篇叶青雷
  • 1篇付盈盈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革兰氏阳性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诱导的柞蚕蛹生理指标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明确柞蚕Antheraea pernyi对外源微生物防御性生理变化规律,为柞蚕的病害防治和合理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革兰氏阳性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einsis(Bt)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为外源诱导微生物,调整至10~6~10~8cfu/m L菌液,灭活后处理柞蚕蛹,诱导24,48,72和96 h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淋巴蛋白含量、PO活性、CAT活性、抗菌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Ec和Bt诱导柞蚕蛹导致各生理指标出现显著变化,但两种菌株诱导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差异明显,Ec高浓度诱导72 h会增加血淋巴蛋白含量,而Bt各浓度诱导会在24,48和96 h增加血淋巴蛋白含量。免疫防御关键酶系PO和CAT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菌株诱导后差异更明显,Ec诱导后,PO活性随着时间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而Bt诱导后PO活性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CAT活性随诱导时间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有随菌液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对抗菌活性测定表明,Ec和Bt诱导都会显著增加蛹粗酶液抗菌活性,溶菌酶活性也会极显著增加,但2个指标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会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Ec和Bt不同处理均可诱导柞蚕蛹产生明显防御反应,但柞蚕蛹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与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处理时间和浓度有关,推测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不同的诱导防御反应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外源微生物侵染柞蚕后的免疫防御反应规律提供理论指导。
付盈盈马玉堃任淑文杨立军刘春光付海燕侯跃莹杨峰山
关键词:柞蚕苏云金芽孢杆菌
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境内收集的24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关系,以利于对耐寒、抗旱类型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价值的准确鉴定和评估。从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对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73条,多态性比率为99.3%,单引物对每份种质材料扩增获得的条带数在2~5条之间。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047~1.000之间,其中,杜蒙2号和杜蒙3号,宁安1号和宁安3号两组种质材料的相似性最大,杜蒙3号和宁安3号的相似性最小。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其地域分布基本吻合。
任淑文曲艳娇李志范娟叶青雷马玉堃
关键词:桑树种质资源RAPD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