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247028)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汝建陈荣华肖文申向霏陈建芳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第四纪
  • 5篇古海洋
  • 4篇晚第四纪
  • 4篇古海洋学
  • 4篇海洋学
  • 4篇白令海
  • 4篇表层生产力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沉积物
  • 2篇同位素
  • 2篇古海洋学记录
  • 2篇古海洋学意义
  • 2篇古生产力
  • 2篇放射虫
  • 2篇北冰洋西部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有孔虫
  • 1篇中层水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8篇王汝建
  • 5篇陈荣华
  • 4篇肖文申
  • 3篇高爱国
  • 3篇李秀珠
  • 3篇韩贻兵
  • 3篇向霏
  • 3篇陈建芳
  • 2篇程振波
  • 2篇李亮
  • 1篇成鑫荣
  • 1篇李霞
  • 1篇叶芳
  • 1篇孙烨忱
  • 1篇郑洪波
  • 1篇何沅澎
  • 1篇李建如
  • 1篇杨颖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深度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高生产力的“白令海绿带”下方采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放射虫组合的研究显示,这一放射虫组合的优势种为Stylochlamydiumvenustum,Spongotrochusglacialis和Antarctissa?sp.,三者的总和超过放射虫总数的50%。放射虫含量的深度分布表明,大部分属种在100—500m的深度明显增加,显然是对陆坡至陆架边缘上部水体中高生产力的“白令海绿带”的响应。并由此推断,Stylochlamydiumvenustum,Spongotrochusglacialis,Ceratospyrisborealis和Actinommaboreale等属种主要生活于500m以上水域,并与高生产力的“白令海绿带”相关,可以作为表层生产力的替代物。而Siphocampearachnea,Cycladophoradavisiana,Stylatractuspyriformis和Pseudodictyophimusgracilipes等主要生活于500m以下冷的中层水至深层水中,可以作为中层水和深层水的替代物。白令海陆坡上部至陆架边缘高的有机碳、蛋白石含量和硅质微体化石丰度指示了高的表层生产力,是“白令海绿带”的替代物,为研究“白令海绿带”的变化及其地质历史提供了可靠依据。
王汝建陈荣华肖文申
关键词: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放射虫表层生产力第四纪
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被引量:6
2009年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西北太平洋水文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分析了鄂霍次克海南部T00孔沉积物的多种替代性指标,揭示了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受季节性海冰变化、大气循环模式、陆源物质通量和表层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比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含量曲线与LR04氧同位素记录,该孔沉积物可划分为氧同位素1-7期,底部年龄约为250ka。C.davisiana在间冰期的高含量表明鄂霍次克海中层水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蛋白石和有机碳的分析显示鄂霍次克海表层生产力在冰消期突然增大,随后在间冰期逐渐下降,冰期普遍较低。C/N比值曲线的分析说明鄂霍次克海的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粒度的分析揭示鄂霍次克海冰期时陆源粗颗粒含量较低,至冰消期粗颗粒含量突然增加,而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含量较高。
孙烨忱王汝建陈建芳高爱国李秀珠韩贻兵
关键词:表层生产力晚第四纪鄂霍次克海
白令海晚第四纪的Cycladophora davisiana:一个地层学工具和冰期亚北极太平洋中层水的替代物被引量:11
2005年
通过白令海B2-4和B2-9柱状样中放射虫Cycladophoradavisiana的高分辨率研究发现,它们分别与格陵兰冰芯GISP2和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而识别出B4-2柱中C.davisiana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YD和B/A事件,Heinrich1和D/O1事件,以及B2-9柱中分别与氧同位素事件2.0,3.1,3.3,4.0,5.1和5.3对应的C.davisiana事件b,c1,c2,d,e1和e2.经过C.davisiana含量曲线与格陵兰冰芯GISP2和SPECMAP氧同位素记录的调谐,建立了这两个柱状样的深度-年龄框架,为下一步的古气候与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地层学基础.这两个柱中C.davisiana在冰期高的含量说明,它们可以作为冰期亚北极太平洋中层水的替代物,并进一步证实冰期亚北极太平洋中层水产生于白令海.
王汝建陈荣华
关键词:冰期白令海地层学晚第四纪放射虫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21
2007年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及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表现出低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以底栖有孔虫为主,丰度低;而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则以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丰度较高。生源组分的分布特征显然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的三股太平洋水和大西洋次表层水相关。楚科奇海西侧沿富营养的阿纳德尔流方向的区域呈现出高的表层生产力。而东侧受寡营养的阿拉斯加沿岸流及阿拉斯加西北沿岸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呈现出低的表层生产力。北纬75°以北及加拿大海盆受海冰覆盖影响,也表现出最低的表层生产力。而受北大西洋次表层水的影响,楚科奇海陆架外侧高纬海域表现出较高的钙质生物生产力。表层沉积物中Corg/N比值及其分布反映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身来源为主,且主要受生物泵过程控制。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呈现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可能控制着生物泵对碳的吸收和释放。
王汝建肖文申向霏陈建芳高爱国陈荣华程振波李秀珠韩贻兵李亮
关键词:表层生产力水团表层沉积物北冰洋西部
白令海北部陆坡10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及海冰的扩张历史被引量:10
2005年
白令海北部陆坡B2-9柱状样中生源组分的研究显示,自MIS 5.3期以来表层生产力指标的粗组分和蛋白石含量呈阶梯状增加,反映表层生产力阶段式的增长.全新世表层生产力达到最高,并且MIS 3.2~2期高,比MIS 5.3~3.3期最低.高有机碳含量对应于高C/N比值,显示有机碳混合来源,不能作为表层生产力的指标.MIS 5.1,3.3~3.2期和全新世高的有机碳含量和C/N比值反映间冰期陆源有机物质输入量的增加.MIS 5.3期至中全新世,不断增加的陆源砂级和粉砂级颗粒组分说明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陆架海冰在不断扩张.伐冰碎屑和碳屑颗粒冰期、间冰段和末次冰消期升高,而间冰期降低,反映冰期白令海陆架海冰扩张和间冰期海冰消融的过程.冰期海冰扩张与北美大陆气候的相互关联,揭示了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自令海海冰扩张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汝建李霞肖文申陈荣华
关键词:表层生产力晚第四纪白令海
白令海DSDP188站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7
2006年
白令海南部DSDP188站沉积物生源组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晚期(3.3和3.1)以及MIS2期增加,而其他时期表层生产力相应降低,并且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没有显示明显的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沉积物的C/N比值反映了有机碳的混合来源,说明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该站位沉积物的非生源组分分析显示,MIS3早、晚期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反映洋流加强和气候变化。MIS2出现两次陆源物质输入量的增加,显示了洋流和气候的波动。MIS3和末次冰消期碳屑丰度增加,但MIS2降低,指示MIS3和MIS1陆地天然火灾概率大,而MIS2天然火灾概率低,反映间冰期比冰期更容易发生天然火灾。
何沅澎王汝建郑洪波向霏杨颖
关键词:古生产力古气候晚第四纪白令海
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8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生源组分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10
2006年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向霏王汝建李建如叶芳
关键词:古生产力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稳定氧、碳同位素与水团性质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浮游有孔虫Neogloboquadrinapachyderma(sin.)在北冰洋的古海洋学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对该属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冰洋的东部。本文对中国首次及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集的32个表层沉积物中N.pachyderma(sin.)壳体进行了稳定氧、碳同位素分析,并试图找出其与水团性质的关系。对北冰洋西部N.pachyderma(sin.)的研究显示,该属种主要生活在北冰洋西部30—100m水深范围,其壳体的δ18O差异在楚科奇海主要反映水体盐度和温度的差异,而在楚科奇海台、北风脊海域和加拿大海盆则主要反映水体盐度的差异。N.pachyderma(sin.)壳体的δ13C差异主要反映水体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楚科奇海中部其壳体δ13C的轻值反映低营养盐利用率,在北风脊东侧的加拿大海盆反映营养盐的再生环境,而在楚科奇海台和北风脊海域其壳体δ13C的重值反映低营养环境。
肖文申王汝建成鑫荣陈荣华高爱国李秀珠陈建芳程振波韩贻兵李亮
关键词:Δ^13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