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2701)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刘伟崔磊王衡健赵莉曹谊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髓细胞
  • 1篇缺损
  • 1篇胫骨
  • 1篇细胞
  • 1篇磷酸钙
  • 1篇磷酸钙类
  • 1篇节段
  • 1篇节段性
  • 1篇节段性缺损
  • 1篇骨髓
  • 1篇骨髓细胞
  • 1篇骨修复

机构

  • 1篇上海组织工程...

作者

  • 1篇刘广鹏
  • 1篇曹谊林
  • 1篇赵莉
  • 1篇王衡健
  • 1篇崔磊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山羊BMSCs。实验组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山羊自体右侧胫骨26mm的节段性缺损(n=8),对照组以单纯β-TCP材料植入骨缺损处(n=8),旷置组(n=2)。术后16、32周分别通过大体形态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旷置组术后32周骨缺损未修复,表明动物模型确实可靠。大体观察、X线片和MicroCT显示16周时实验组已有新骨形成,β-TCP材料降解吸收;对照组则只形成少量骨痂,材料无明显降解。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有大量幼稚编织骨生成,对照组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大量材料残余。实验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低于正常胫骨组(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2周时大体观察X线片和MicroCT显示术后实验组骨愈合良好,对照组为骨不连;骨密度检测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胫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呈骨性愈合,有较多成熟骨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连接。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与正常胫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诱导的自体BMSCs复合β-TCP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山羊胫骨节段性缺损。
刘广鹏赵莉王衡健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胫骨缺损骨髓细胞磷酸钙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