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2703)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力李宏吕永钢周彬曹谊林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生物反应
  • 4篇生物反应器
  • 4篇反应器
  • 2篇韧带
  • 2篇细胞
  • 2篇小口径血管
  • 2篇流体力学
  • 2篇口径
  • 2篇滑膜
  • 2篇滑膜细胞
  • 2篇活性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关节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纺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上海组织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杨力
  • 5篇李宏
  • 4篇吕永钢
  • 4篇安琦
  • 4篇曹谊林
  • 4篇周彬
  • 3篇钱宇娜
  • 3篇崔磊
  • 2篇吴莹琛
  • 2篇张瑾
  • 2篇罗自维
  • 2篇薛茹月
  • 2篇宋国立
  • 2篇汤振宇
  • 2篇王业全
  • 2篇陈文琦
  • 2篇刘伟
  • 1篇周广东
  • 1篇蔡开勇
  • 1篇钟莉

传媒

  • 5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体血栓形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活体血管壁损伤和损坏引起血栓的形成机制很复杂,涉及到血液和血管性质及局部的血液流动等诸多因素。本文论述了活体血栓形成的研究意义、内容、进展及其相应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重点评述了信号转导和血液动力学在活体血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活体动物模型中的难点,并归纳了该领域内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
杨力吕永钢
关键词:血栓溶栓药物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剪切力
组织工程小血管摩擦力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2007年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壁摩擦力测量的装置并对组织工程血管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测量,以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和相关结论。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原理,对血管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组织工程血管内皮细胞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从而设计完成整套装置并对弹性元件进行测量,并进行组织工程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构成的管状支架进行摩擦力的测量。结果设计完成了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弹性元件的牵拉力与位移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是可行的,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与流速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李宏周彬安琦
关键词:摩擦力
生物力学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2010年
软组织损伤是指由于肌肉、肌腱、筋膜和韧带等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或由于积累性损伤或由于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局部活动障碍。随着机械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因交通事故和运动等原因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多。
杨力
关键词:生物力学软组织损伤滑膜细胞关节腔韧带损伤
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层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于6个月龄犬颈总动脉血管获取平滑肌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一材料复合物,并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模拟成年哺乳动物循环系统的参数予以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为静态培养,其余与实验组相同,分别于3与6周后取材检测。结果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血管大体观察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色泽光亮;HE染色显示平滑肌纤维成分排列较规则,有层次感;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成分较多而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为棕黄色层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色泽暗淡;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成分较少且排列紊乱,层次感差。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结构的血管样结构的平滑肌层组织。
许志成李宏周广东李纲刘阳张文杰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血管
前交叉韧带扭转损伤后关节腔内后交叉韧带中基质金属蛋白酶-Ⅱ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初步探索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量变化情况。方法用已获专利的大鼠前交叉韧带瞬时扭转损伤装置将大鼠ACL损伤后在体外用酶谱分析的方法检测PCL组织中MMP-2的表达量。结果ACL损伤后的第1,2,3d后,PCL组织培养上清液中的MMP-2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递增趋势。结论ACL急性损伤后,PCL组织释放大量MMP-2至关节液中。
张瑾罗自维陈文琦钱宇娜汤振宇薛茹月王业全宋国立吕永钢杨力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基质金属蛋白酶
机械压应力作用下IL-1α与TNF-α对滑膜细胞MMP-2,-9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研究机械压应力作用下炎症因子对滑膜细胞MMP-2,-9活性的影响,探讨滑膜组织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机械性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等双轴拉伸装置对滑膜细胞施加12%模拟机械损伤的压应力以及施加炎症因子IL-1α与TNF-α,通过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9的活性。结果12%机械压应力使MMP-2的活性增加了122%,TNF-α对MMP-2的活性有着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增加,而IL-1α则没有;IL-1α与TNF-α共同作用则对MMP-2,-9活性有着显著增加。结论机械压应力与炎症因子对MMP-2,-9的活性有着显著的协同作用,机械压应力与炎症因子能够增加滑膜细胞MMP-2,-9的活性,因此滑膜组织可能参与调节关节腔内微环境以及膝关节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过程。
王业全陈文琦钱宇娜罗自维汤振宇薛茹月张瑾宋国立吕永钢杨力
关键词:IL-1ΑTNF-ΑMMP-2MMP-9
PCL/SS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及相容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己内酯/丝胶蛋白(PCL/SS)纳米三维多孔支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接触角仪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EK4)与支架复合培养,SEM和MTS法观察了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含SS纳米颗粒的PCL/SS纳米纤维支架呈相互交联的多孔网状无纺结构,纤维直径均一度与精细度高,且其中SS二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SS加入后改善了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增强FEK4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及增殖。
李海滨李林昊钱宇娜蔡开勇吕永钢钟莉刘万钱杨力
关键词:静电纺丝聚己内酯丝胶蛋白
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小口径血管(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已对血管、肌腱、软骨、骨、心肌瓣膜、气管、膀胱和干细胞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的:采用改进的生物反应器系统,应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构建小口径的组织工程血管。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6/2008-03在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完成。材料:血管生物反应器为华东理工大学自制;骨髓基质干细胞来自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方法:设计一套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组织工程小血管托架材料进行分析,从而设计一套用于构建直径为2mm的小血管托架;收集人的原代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和培养,选用第3代细胞与聚羟基乙酸酯(PGA)复合后置于血管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培养;培养4周后,对材料复合物取材。主要观察指标:细胞材料复合物生长状况及hBMSCs-PGA复合物的其他相关检测。结果:hBMSCs-PGA材料复合物培养4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成血管样组织,色泽明亮,有一定的弹性,用镊子反复压下血管能够反弹恢复原样;细胞分泌的胶原基质排列较规则,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血管含有平滑肌弹性肌动蛋白的成分。结论:改进的血管生物反应器能模拟血管的力学环境,并能利用hBMSCs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血管组织。
李宏安琦吴莹琛周彬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体力学
血管生物反应器相关参数的测量与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中相关参数的测量,了解培养液的物理化学特性,为控制组织工程产品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反应器中吸取第1、2和3天的培养液,采用旋转黏度计进行黏度及相关参数测量,并分别用葡萄糖分析试剂盒、尿素氮测定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分析试剂盒测定葡萄糖、乳酸和氨的含量。结果当转速达到稳定时,应力、扭矩、剪切速率和角速度的值基本稳定,不同天数的黏度测量值基本保持在0.8~1.0之间;从葡萄糖、乳酸和氨的代谢可知,葡萄糖在逐渐消耗,乳酸和氨的含量在逐渐增加。结论不同天数的培养液黏度与牛顿流体的特性非常相似,黏度的变化将引起剪应力的改变。根据葡萄糖的代谢情况,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的细胞材料复合物的最佳换液时间为2d。
李宏黄剑峰周彬安琦曹谊林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黏度葡萄糖乳酸
利用hBMSCs在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采用改进的生物反应器系统,应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构建小口径的组织工程血管。方法设计一套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组织工程小血管托架材料进行分析,从而设计一套用于构建直径为2mm的小血管托架;收集人的原代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和培养,选用第3代细胞与聚羟基乙酸酯(PGA)复合后置于血管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培养;培养4周后,对材料复合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和平滑肌免疫组化等指标检测。结果血管色泽明亮,有一定的弹性,用镊子反复压下血管能够反弹恢复原样;细胞分泌的胶原基质排列较规则,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血管含有平滑肌弹性肌动蛋白的成分。结论改进的血管生物反应器能模拟血管的力学环境,并能利用hBMSCs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血管组织。
李宏吴莹琛周彬崔磊刘伟安琦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体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