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90077)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殷醒民刘修岩贺小海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东亚信息技术产业的区内与区外贸易模式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东亚IT产业发展的贸易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东亚IT产业的技术来源于美国。通过承接美国计算机企业的"外包"业务,东亚在IT硬件设备制造领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第二,东亚与美国的IT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电子部件,反映了美国企业将IT中间产品"外包"到东亚区域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全球IT产品的国际外包浪潮。第三,东亚区域内贸易模式不同于东亚—美国之间的贸易特征,日本、韩国和东盟通过向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其电子零部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则将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零部件装配成电子产品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
- 殷醒民
-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产业贸易模式
- 21世纪初中美制造能力差距缩小的证据及战略含义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对1998—2005年中美两国制造业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有三个重要的发现:一是中美制造能力差距在这七年间缩小的幅度是惊人的,即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为美国的13%提高到52%,到2007年则进一步上升到76%。二是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数增加了50%,其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劳动力增加数超过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美国制造业则经历了劳动力数的减少。三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78倍,远高于美国49.5%。显然,中国制造能力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意味着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使世界工业实力重排座次。
- 殷醒民
- 关键词:中美制造业制造业增长劳动生产率
- 中国工业生产力“数量革命”的经验解释
- 2009年
-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工业生产力革命,工业产品的数量增加超过了任何国家。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每隔7年翻一番,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成倍增长是制造业产出成倍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对工业制成品的实际需求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的,那么以人均产出数和消费数来衡量工业产品增长的前景时,工业生产力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 殷醒民
- 关键词:工业生产力制造业
- 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分期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本文基于我国1987~2004年间24个省份所构成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将整个样本期分为两个子期,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面板数据误差纠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1987~1994和1995~2004年间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始于1994年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对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可能存在的长期与短期因果关系的影响。
- 贺小海刘修岩
- 关键词:银行业结构经济增长因果关系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 新技术因素与区域制造业主导部门的变迁——一个经验性解释
- 2008年
- 过去15年间,区域经济增长率差异与制造业发展重点是紧密相关的。那些具有更高经济增长率的区域正是新兴技术产业获得了超常增长的区域,表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区域来说,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合适和正确的战略,而且使这些区域形成了日益技术化倾向的制造业结构,这已经构成了区域新的竞争优势。
- 殷醒民
- 关键词: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