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04-09-01B)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2
相关作者:邓伯勋余慧向家云刘昱佳闵晓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柑橘
  • 3篇采后
  • 2篇诱变
  • 2篇拮抗菌
  • 2篇病害
  • 2篇采后病害
  • 1篇选育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真菌
  • 1篇致病
  • 1篇致病真菌
  • 1篇青霉
  • 1篇紫外
  • 1篇紫外线
  • 1篇微波
  • 1篇微波诱变
  • 1篇RDNA-I...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邓伯勋
  • 2篇余慧
  • 2篇刘昱佳
  • 2篇向家云
  • 1篇俎延喜
  • 1篇陈丽锋
  • 1篇闵晓芳
  • 1篇刘慧敏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果树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鉴定被引量:39
2007年
青霉菌是柑橘类水果采后优势致病菌,也可使多种果蔬腐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与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病原真菌的鉴定通常采用传统形态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不同产地分离获得的能引起柑橘贮藏期间腐烂的8株青霉菌(L﹑Q﹑PL﹑PQ﹑CL﹑CQ﹑PTY-1﹑PTY-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除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外,还有扩展青霉[P.expansum (Link) Thom],波兰青霉(P.polonicum Thom),黄青霉(P.chrysogenum Thom)等多种青霉。为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快速鉴定及其病害的及早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闵晓芳邓伯勋陈丽锋余慧
关键词:柑橘致病真菌青霉RDNA-ITS
微波诱变选育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微波辐照,对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进行诱变处理,确立了辐照的最佳时间为50s。选育到1株拮抗柑橘青霉病抑菌活性提高16.90%、生物量提高6.96%的菌株W50-56;选育到1株拮抗柑橘绿霉病抑菌活性提高17.38%、生物量提高5.86%的菌株W50-47。所选育的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十分稳定。
向家云邓伯勋刘昱佳
关键词:微波诱变柑橘采后病害
紫外诱变改良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UV+LiCl等方法对其进行诱变改良。确定了处理的最佳剂量:紫外处理15 W 30 cm照射20 s,UV+LiCl处理UV照射20 s并在平板中加入LiCl 0.3%(W/V)。选育到一株生理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UV20-13,果实试验中,7 d后柑橘青、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降低25.56%和10.00%。生长动态测定和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生长特性优于出发菌株,连续传代10代,该菌株没有出现退化、回复突变等,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向家云邓伯勋刘昱佳刘慧敏俎延喜余慧
关键词:柑橘采后病害诱变育种紫外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