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3830)

作品数:8 被引量:120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萍陈春林唐雷钟世镇段慧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盆腔
  • 2篇动脉
  • 2篇动脉血管
  • 2篇动脉血管网
  • 2篇血管网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在体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数字化
  • 2篇数字减影
  • 2篇子宫
  • 2篇骨盆
  • 1篇导航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性细胞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陈春林
  • 6篇刘萍
  • 5篇唐雷
  • 4篇段慧
  • 4篇钟世镇
  • 4篇陈兰
  • 3篇李维丽
  • 3篇王建平
  • 3篇陈若兰
  • 3篇许乙凯
  • 2篇任道坤
  • 2篇彭程
  • 2篇黄璐
  • 2篇谭欢庆
  • 1篇余艳红
  • 1篇陈瑞莹
  • 1篇徐玉静
  • 1篇祝江红
  • 1篇廖科丹
  • 1篇昌仁民

传媒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血清CA72-4、CEA及CA19-9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CA72-4、CEA及CA19-9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56例胃良性肿瘤患者,60例普通胃病患者,比较三组患者CA72-4、CA19-9和CEA水平;CA72-4、CA19-9和CEA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阳性率;CA72-4、CA19-9和CEA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CA72-4、CA19-9和CEA水平均高于胃良性肿瘤组患者(P<0.05),胃癌良性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胃癌肿瘤标志物中CA72-4诊断胃癌的阳性率最高,肿瘤3项标志物的阳性检测率要显著高于单项CA72-4、CA19-9、CEA的阳性检出率(P<0.05);肿瘤越大、TNM分期越高,CA72-4、CA19-9和CEA水平越高。结论:采用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是诊断胃癌比较理想的组合。CA72-4、CA19-9和CEA水平的变化可以反应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
李志澄彭翔邓建中
关键词:胃癌血清病理特征
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构建和意义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CTA数据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方法 ,并通过其观察肌瘤的血供来源和血供分布类型。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4例行双源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作分析。结果 (1)构建了64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可清晰的显示盆腔大动脉、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和血供分布情况。(2)患者肌瘤的血供来源分别为子宫动脉(81.25%)、子宫动脉和单侧卵巢动脉(10.9%)、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4.69%)及卵巢动脉(3.1%)。(3)子宫肌瘤血供的分布类型可分为4型:①Ⅰ型:一侧动脉供血为主型(一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显著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35.9%(23/64);②Ⅱ型:双侧动脉供血均衡型(双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分别约为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53.1%(34/64);③Ⅲ型: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占7.8%(5/64);④Ⅳ型:卵巢动脉供血型,占3.1%(2/64)。结论利用CTA和重建软件可以构建出数字化三维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并可进行血供来源及分布的分析,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陈春林徐玉静刘萍欧阳振波许乙凯毛东瑞段慧祝江红王建平任道坤昌仁民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子宫肌瘤血管网动脉栓塞术数字化血供
20~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术(CTA)及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20 ~ 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子宫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子宫的血液分布特点.方法 2012年8月至12月招募20~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共25例,行双源多层螺旋CT扫描并采集CT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即Mimics软件)构建其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明确子宫各部分的供血动脉来源,并对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进行立体切割,分为子宫体、子宫颈动脉血管网,子宫体左侧部、右侧部动脉血管网,以及子宫颈左侧部、右侧部动脉血管网,并计算其血管容积比例.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5例20~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这些模型清楚地显示了子宫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结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子宫体动脉血管网显影者21例(84%,21/25),双侧动脉血管网均显影,分别由同侧子宫动脉供血,其中双侧供血均衡者18例,一侧供血为主者3例;子宫体左侧部、右侧部血管容积比例分别为0.51 ±0.14、0.44 ±0.1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7,P=0.077);子宫体动脉血管网不显影者4例(16%,4/25).子宫颈动脉血管网显影者仅2例(8%,2/25),双侧子宫颈动脉血管网供血均衡;子宫颈动脉血管网不显影者23例(92%,23/2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0 ~ 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证实正常子宫体的动脉血管网分布具有双侧性、同侧供血倾向性及均衡性的特点,而子宫颈动脉血管网显影率低.
陈春林段慧刘萍钟世镇唐雷许乙凯冯婕陈兰李维丽
关键词:子宫动脉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盲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且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的患者72例,患者于术前均行B超和CT血管成像术(CTA)检查,并获取CTA原始数据集,采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对其骨盆、腹盆腔动脉血管网、盆腔包块及盆腔主要器官进行三维重建,构建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由两位妇产科医师在不知CTA诊断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该模型共同进行观察,依据盆腔包块的供血来源及其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得出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对不同术前诊断方法(包括B超、CTA检查的诊断和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72例患者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清楚地显示了骨盆结构、各级腹盆腔动脉分支的走行以及盆腔包块与盆腔主要器官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在72例患者中,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6例,符合率为78%;术前CTA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8例,符合率为81%;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供血特点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66例,符合率为92%.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前B超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术前CT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运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盆腔占位性病变的供血来源及其与盆腔主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具有较大的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意义.
陈兰陈春林刘萍唐雷段慧王俊陈若兰陈斌王建平李维丽钟世镇
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脱垂与非盆腔器官脱垂女性肛提肌MRI三维结构的对比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以MRI数据为基础构建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及无POP症状妇女盆底肛提肌的三维结构,对比分析静息状态下POP患者肛提肌的结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患者,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诊断为POP的中老年患者25例(POP组),非POP组为无POP症状的其他妇科疾病患者22例。采集盆腔MRI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三维重建骨盆、盆腔器官及肛提肌的三维模型,对比两组肛提肌的形态变化并对肛提肌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非POP组中耻骨直肠肌与耻骨联合下缘附着起始处均无断裂现象,POP组患者中仅左侧断裂者3例,仅右侧断裂者3例,7例双侧断裂。非POP组中髂骨尾骨肌形态均为穹隆状,POP组患者有11例为漏斗状。非POP组中肛提肌裂孔7例U形,12例V形,3例不规则形态;POP组患者中,5例U形,4例V形,16例不规则形态。相对于非POP组,POP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增大[分别为(61.6±7.2)、(68.0±8.9)mm,P〈0.05]、横径增大[分别为(38.0±3.2)、(41.4±3.9)mm,P〈0.05];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增大,左侧分别为(24.6±3.7)、(29.6±7.4)mm(P〈0.05),右侧分别为(23.9±3.2)、(28.4±6.8)mm(P〈0.05);肛提肌板角度增大,分别为(40.6±6.3)。、(51.0±11-3)。(P〈0.05);肛提肌体积略变小,分别为(24.6±5.0)、(23.7±5.8)cm。(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以MRI数据为基础的肛提肌三维模型结构能够客观评估POP患者肛提肌的变化,可通过显示肛提肌的整体情况反映盆底功能。
刘萍陈若兰陈春林陈兰彭程黄璐王建平谭欢庆廖科丹唐连王月祉唐雷钟世镇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骨骼骨盆
在体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数字化三维导航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初步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构建在体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数字化三维导航模型,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通过采集1例2014年11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CT血管成像DICOM数据集,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该患者的骨盆、盆腔血管、腰大肌、淋巴结及闭孔神经等解剖结构,组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数字化三维导航模型,并应用于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实时导航。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在体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数字化三维导航模型,并完成了术中实时导航。在导航模型的导引下,顺利完成盆腔淋巴结切除,同时避免了对变异闭孔静脉的损伤。术中通过比较发现所构建模型包括盆腔血管的走行及与周围组织如骨盆、腰大肌、淋巴结的关系和患者实际的盆腔解剖结构一致。重建双侧淋巴结24个,实际切除淋巴结31个。结论在体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数字化三维导航模型可辅助术者在术前熟悉患者实体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实时指导手术实施,避免血管等重要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段慧陈春林刘萍苏桂栋龚时鹏许乙凯陈兰李维丽陈瑞莹唐雷李鉴轶王张林李朋飞
关键词:在体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数字化导航
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SICAM-1及Caspase-3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5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动脉瘤,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管痉挛及迟发脑梗死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SICAM-1、Caspase-3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后血管痉挛及迟发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Caspase-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清SICAM-1、Caspase-3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SICAM-1、Caspase-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M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NF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NF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B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F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中使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血清SICAM-1、Caspase-3水平,值得推广与运用。
李捷龙霄翱梁远生李丽球
关键词: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脑血管痉挛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5例因各类妇科疾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利用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SE-T2WI)序列对其行不压脂轴位高分辨薄层扫描,将采集的原始Dicom3.0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行骨盆三维重建及测量。结果:成功构建了在体女性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解剖结构清晰、形态逼真、表面光滑,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骨盆的形态,并完成骨盆的三维测量。其中1例的数值如下:髂棘间径211.39mm,髂嵴间径236.31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5.05mm,骨盆入口横径121.80mm,中骨盆横径106.10mm,坐骨结节间径114.96mm,耻骨弓角度93.7°。结论:基于MRI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是一种研究女性骨盆的新方法,具有立体感强、无辐射、可进行三维测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萍郭传家陈春林余艳红黄璐陈若兰彭程谭欢庆任道坤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女性骨盆骨盆测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