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j165)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心源陆应诚高超常月明庄华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皖东南
  • 2篇遥感
  • 1篇信息提取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信息
  • 1篇流域
  • 1篇荒漠化
  • 1篇季节性河流
  • 1篇光谱特征
  • 1篇旱区
  • 1篇河流域
  • 1篇发育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区
  • 1篇半干旱
  • 1篇半干旱区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高超
  • 4篇陆应诚
  • 4篇王心源
  • 1篇何慧
  • 1篇庄华峰
  • 1篇常月明
  • 1篇张广胜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圩田结构信息提取与分析——以皖东南圩田区为例被引量:2
2005年
皖东南圩田是中国主要圩田区之一,圩田结构特征主要反映在圩田水网以及圩田堤坝的组合上,对狭窄沟渠及水体与堤坝形成的混合像元的结构信息提取是圩田结构信息提取成功的关键。基于陆地卫星Landsat TM数据,采用了谱间关系法与阈值法两种方法进行圩田结构信息提取实验,实验表明:谱间关系法可以精确的提取水体信息,由于水体的混合像元不易与其它地物区分,所以无法合理的处理混合像元;阈值法中发现在第5波段,水体阈值的一定离散范围内的混合像元主要表现为圩田水网与圩田堤坝的组合,但易多提取居民地信息。通过对阈值法提取信息的二值图像与居民地信息二值图像进行布尔运算来剔除冗余信息,成功提取了圩田结构信息,探讨了圩田结构的4种类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功能与形成背景。
陆应诚王心源何慧高超张广胜
关键词:光谱特征信息提取皖东南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发育中的作用——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1
2004年
荒漠化发育方式和过程的各不相同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成因差异性特点。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地貌发育中的作用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科学问题。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河湖相冲 (洪 )积沉积物。该流域正发生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最严重的荒漠化。本文基于LandsatTM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对该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荒漠化程度、分布及其成因作了研究 ,探讨了风 -水复合作用下荒漠化发育的具体模式。在干旱 -半干旱的气候背景下 ,地表植被稀疏、甚至裸露 ,在暴雨作用下 ,形成的洪流搬运大量泥沙碎屑物质沉积在中下游的宽谷地带 ,随着河道的淤积、抬高与加宽 ,干燥的流沙向两岸蔓延 ;再在特殊地段河道的“狭管效应”与局部气流循环共同作用下 ,流沙向四周进一步扩展 ,与山前洪积扇相连 ,造成荒漠化大范围的发生和发展 ,并可能导致整个地区的荒漠化。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陆应诚沙俊英
关键词: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荒漠化
基于遥感信息的皖东南圩田图型结构特征及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信息,对皖东南圩田进行了图型结构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具有四类结构特征:田字形图型、多边形图型、羽状水网图型以及直条块状图型结构.田字形圩田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羽状水网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直条块状的现代圩田具有能进行机械化集约化作业的功能.圩田的图型结构研究与功能分析有助于圩田形态结构时空演化过程的研究探索.
陆应诚王心源庄华峰高超
关键词:遥感信息皖东南
基于遥感技术的圩田时空特征分析——以皖东南及其相邻地域为例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历史地理学对皖东南及邻域圩田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图型结构特征,在时间上圩田开发具有与区域环境变化相关联的强烈阶段性特征。不同图型结构圩田具有不同功能:田字型图型结构圩田具有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图型结构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羽状水网图型结构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直条块状图型结构圩田具有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灌溉功能。通过对圩田时代—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圩田修筑面积具有阶段性特点,形成三国、宋、近现代的3个高峰时期。本区圩田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①芜湖古聚落军事功能的突出与增强是实现本区开发第一次飞跃的原动力;②西晋末年开始的北方人口向南方持续迁移为本区的第二次飞跃奠定必要的基础;③宋代农业经济技术的大发展实现本区第二次飞跃;④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促成本区的第三次飞跃。
陆应诚王心源高超
关键词: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