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3104)

作品数:22 被引量:473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凤荣郭力娜赵婷婷孟媛吕贻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耕地
  • 7篇土壤
  • 3篇都市
  • 3篇养分
  • 3篇土壤养分
  • 3篇农田
  • 3篇耕地利用
  • 3篇城市
  • 2篇宜居
  • 2篇宜居城市
  • 2篇宜居城市建设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土地整理
  • 2篇土壤结构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农户
  • 2篇农业
  • 2篇经济学

机构

  • 2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北京市国土资...
  • 2篇北京市土肥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张凤荣
  • 7篇赵婷婷
  • 6篇郭力娜
  • 5篇徐艳
  • 4篇孟媛
  • 4篇吕贻忠
  • 4篇张琳
  • 3篇郑重
  • 3篇关小克
  • 3篇姜广辉
  • 2篇王胜涛
  • 2篇李佳
  • 2篇赵华甫
  • 2篇严良政
  • 2篇运向杰
  • 1篇周虎
  • 1篇王茹
  • 1篇孔祥斌
  • 1篇马富裕
  • 1篇张卫峰

传媒

  • 7篇资源科学
  • 3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5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42
2010年
从土地具有多宜性和耕地具有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耕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了北京市耕地不同利用目标下的适宜性级别和面积,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耕地承担的不同功能,对耕地的多目标利用类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自然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207.65km2、920.16km2、193.99km2;耕地经济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077.86km2、1002.55km2、241.39km2;耕地生态适宜性高、中、低的面积分别为1170.46km2、1044.25km2、107.09km2。为了体现耕地多目标适宜的弹性空间,设计了经济效益型、社会效益型、生态效益型3种方案,并对不同的发展目标下的投入水平做了探讨,评价结果可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时空配置提供参考。
关小克张凤荣郭力娜赵婷婷
关键词:耕地
土属信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农田的土壤分布状况,以土属为评价单元研究区域内的土壤质量状况,选取影响土壤质量的地形坡度、成土母质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和质地等主要分类指标,采用经验法和模糊隶属函数,定量地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土属类型土壤的质量指数(IFI)。结果显示,石家庄市不同土属的土壤质量差异比较明显:①洪冲积砂壤质潮褐土、洪冲积壤质潮褐土、洪冲积砂砾质潮褐土、黄土质石灰性褐土、洪冲积壤质石灰性褐土、灰砂质潮土、夹黏灰性砂质潮土、灰性壤质潮土、灰性砂壤质潮土、灰性夹黏壤质潮土、灰性夹黏砂壤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的IFI值分别为0.868、0.884、0.847、0.702、0.809、0.776、0.816、0.862、0.846、0.902、0.843、0.783、0.794、0.830、0.831,土壤质量较好,适宜耕种;其中,灰砂质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砾砂质冲积土、砂质冲积土由于黏粒含量均<10%,因此耕种前需人工改良。②灰黏壤质草甸沼泽土、固定草甸风沙土、半固定草甸风沙土的IFI值分别为0.822、0.783、0.626,土壤质量较好,但是易受到人为破坏,不应农用,建议种草、种树等生态性保护利用;其余的麻砂质褐土性土、麻砂质褐土、麻砂质淋溶褐土、硅质石灰性褐土、灰泥质石灰性褐土、麻砂质中性粗骨土的IFI值分别为0.438、0.474、0.492、0.427、0.413、0.360,土壤质量相对较差,且均处于山地、丘陵地带,本质上不宜农用。通过对证《河北土地资源》,上述土属类型的IFI情况与实际土壤质量状况有相关性。本研究以土属为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该区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方法可供借鉴。
吕贻忠崔潇潇王建峰
关键词: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本文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作为大城市郊区的典型代表区域,分析其1980年以来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1982年、1990年和2007年三期土壤养分调查数据,揭示了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对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大都市区土地整理与农田水肥管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7
2009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除生产功能之外的大都市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和景观文化功能也日益突显。为此,根据北京市水土资源短缺的自然禀赋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自中心向外围的城市美化农业区、景观绿化农业区、规模农业区和山区生态农业区四个区,以及景观廊道农业带和山前林果农业带两个带;并分别根据这四区两带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要求的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原则,根据地貌部位、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区位等,划分了优化培肥区、培肥区和限制培肥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模式。论文还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与农田肥力调控的政策建议。
张凤荣关小克徐艳王胜涛郭力娜
关键词:大都市宜居城市建设土地整理
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异被引量:16
2008年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远郊化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利用1996年、2002年、2006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两个时段来研究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及来源特征,分析得出城镇、农村居民点、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它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2.54%。为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构建"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变化模型",将按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的结果空间聚类,后以聚类结果和"扩展水平重要度"描述建设用地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从"平均分散"向着"多中心集聚"变化;由中低水平扩展为主向着高、低两个极端水平分化,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其以西按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的鲜明对比格局。出现三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顺义区西部、东部日趋显著的城乡二元发展的空间特征,映射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同时,与土地利用规划比较,发达地区城乡交错带建设用地的扩展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均远远超出规划控制指标,未批先占及低效用地现象普遍,建设用地扩展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以规划、政策、行业标准等措施加以引导,科学控制,节约利用,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赵婷婷张凤荣安萍莉孟媛
关键词:城乡交错带建设用地空间分异
集约化农区耕地资源多样性及其发展模式—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5团灌区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保护耕地资源生态多样性与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效益,对集约化农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5团灌区为例,对集约化条件下耕地资源生态多样性及其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2005年灌区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且与生态承载力基本协调;灌区耕地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耕地资源发展能力与多样性指数、GDP足迹三者之间关系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因此,积极稳妥的搞好集约化农区农业结构调整,走农林牧复合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耕地资源生态多样性、提高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最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耕地利用保障体系。
郑重张凤荣
关键词:生态足迹多样性耕地资源集约化农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基于生产力可持续指数的耕地利用动态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绿洲灌区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由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耕地利用的程度,且不能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本文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力可持续指数(PSI)"以定量评价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PSI指一定区域的耕地生态承载力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总额的比值,它描述了该区域的耕地生产能力(生态承载力)满足人类对耕地供需矛盾总体(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可持续程度。PSI介于0~1之间,当PSI趋近于1时,耕地利用可持续程度很高;当PSI趋近于0时,属于极度不可持续状态;当PSI为0.5时,是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点。根据PSI远离0.5的程度,可划分可持续程度的不同等级。采用此指数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绿洲灌区1995~2005年时间序列上的耕地PSI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3年间该区耕地利用为弱可持续状态,其他时段为弱不可持续,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可见,与传统的"生态赤字"绝对数值相比PSI指标表示可持续发展程度更具合理性。
郑重张凤荣朱战强
关键词:耕地利用生态足迹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被引量:123
2009年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文登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文登市各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5~0.70之间;2010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分别为883.67hm2和1072.74hm2;耕地增加系数分别为10.10%和12.27%。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陈荣清张凤荣孟媛郭力娜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区域规划层次分析法
大城市郊区耕地种植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被引量:10
2008年
分析了北京市大兴区1980年以来耕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规律,核算了不同种植制度下的投入产出效益,并研究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兴的耕地种植结构已经从粮食为主转变成瓜菜为主,而且受政策引导效果明显。(2)不同种植制度下耕地的投入差异悬殊,表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耕地投入的顺序为:蔬菜>西瓜-蔬菜>小麦-玉米>一茬大田作物(粮食或油料)。(3)若不计劳动力成本,不同种植制度的净收益排序同耕地投入排序是一致的。若计入劳动力成本,一茬大田由于省工,其净收益反而高于小麦-玉米轮作。(4)高投入的种植制度下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各项养分含量最高的是蔬菜地,而且不同种植制度下磷、钾含量的差异比氮含量的差异要显著。(5)不同种植制度下的土壤养分变化幅度差异显著。速效磷变化差异最明显,瓜菜种植的速效磷增幅远高于粮食作物。速效钾除了蔬菜地略有增加,其他都呈减少趋势,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的土壤有机质增幅最大。
张琳张凤荣孔祥斌王茹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了自然条件相似而经济水平不同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两个研究区,计算了其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耕地利用集约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兴区,其耕地利用集约度要高于曲周县。此外,从近2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利用集约度先是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减缓,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种植制度之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越来越大,出现集约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曲线模型来总结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结论】经济发展显著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安萍莉严良政
关键词:耕地集约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