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51B03)

作品数:34 被引量:418H指数:12
相关作者:范广洲周定文智协飞张永莉朱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降水
  • 9篇气候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8篇气象
  • 6篇夏季
  • 5篇气象学
  • 4篇年代际
  • 4篇年代际变化
  • 4篇环流
  • 3篇地面气温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候学
  • 3篇气温
  • 3篇气象干旱
  • 3篇热带
  • 3篇西风
  • 3篇夏季降水
  • 3篇季节内振荡
  • 3篇副热带

机构

  • 29篇成都信息工程...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教育部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区域气候...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作者

  • 17篇范广洲
  • 13篇周定文
  • 5篇智协飞
  • 5篇张永莉
  • 4篇朱丽华
  • 4篇李奇临
  • 3篇谢清霞
  • 3篇华维
  • 3篇王伟
  • 2篇聂肃平
  • 2篇张玲
  • 2篇赖欣
  • 2篇肖天贵
  • 2篇杨浩
  • 2篇欧雅
  • 2篇胡德强
  • 2篇张恒
  • 1篇吴泽
  • 1篇夏凡
  • 1篇元震

传媒

  • 7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高原气象
  • 4篇气象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Scienc...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14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2009/2010年西南干旱的应用
为了研究气象干旱指数对西南干旱的监测状况,及干旱指数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采用了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2009-2010年西南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此干旱事件...
李奇临范广洲周定文于树海欧雅
关键词:气象干旱
文献传递
多模式集成方法对延伸期降水预报的改进
利用TIGGE资料中的CMC、ECMWF、NCEP和UKMO四个中心全球集合预报模式对24h累积降水进行多模式集成预报试验,试验对比集合平均、多模式消除偏差集合平均、加权消除偏差集成三种方法,重点关注各中心模式以及多模式...
卞赟智协飞李佰平
关键词:TIGGE降水
文献传递
基于TIGGE资料的地面气温延伸期多模式集成预报被引量:35
2013年
基于TIGGE资料中心提供的CMC、ECMWF、UKMO及NCEP四个集合预报中心2008年7月1日—9月30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面气温10~15d延伸期集合预报产品,首先采用Talagrand分布及离散度—误差关系评估了单个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然后分别利用多模式集成平均(Ensemble Mean,EMN)、消除偏差集成平均(Bias-Removed Ensemble Mean,BREM)及多模式超级集合(Multi-model Superensemble,SUP)对地面气温进行多模式集成预报试验。由于逐日的延伸期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因此人们更关注延伸期预报对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对各个集合预报系统的逐日预报资料以及逐日"观测"资料做滑动平均,并对处理后的资料进行多模式集成,最后对超级集合预报的训练期长度进行调试,以获得最佳训练期长度。结果表明,四个集合预报系统的离散度相对于均方根误差都偏小,ECMWF预报效果最好,NCEP次之,UKMO预报效果最差。EMN、BREM及SUP三种多模式集成方法的预报效果均优于单个系统且SUP对预报效果的改善最明显。滑动平均后,预报误差进一步降低,且滑动步长越长,误差越小。对于SUP的训练期,逐日预报和3d滑动平均10~12d预报最佳训练期长度为75d;13~15d预报最佳训练期长度为35d;5d及7d滑动平均其训练期长度在各个时效均以35d为宜。
崔慧慧智协飞
关键词:训练期
中期延伸期T213集合数值预报的扰动能量信号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8年初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利用T213数值预报模式回算的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数据,通过WPD方法获得了基于集合数值预报的低频扰动能量信号,通过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距平相关及误差分析表明,...
肖天贵张恒金荣花代刊
关键词:T213数值预报
一套新的30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
对全球无线通讯系统(GTS)1980-2009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有效地过滤了错误和不可靠的降水观测记录,构建了一套新的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利用CMAP和GPCP降水产品进行的检验评估表明,...
聂肃平吴统文李伟平王在志史学丽罗勇
关键词:逐日降水
文献传递
山西阳泉空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研究阳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大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利用2007~2011年山西省阳泉市的SO2、NO2、PM10浓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阳泉地区首要污染物为soz和PM10,污染物及大气污染指数呈u型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大,冬春季和夏秋季有显著不同,冬春季污染浓度明显大于夏秋季,分季节利用气象要素建立的大气污染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预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服务信息,研究结果对阳泉地区的污染防治及环境气象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牛俊玫吴瑶张恒元震
关键词:气象学空气污染污染物浓度大气污染指数地面气象要素
一套新的30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质量控制和评估被引量:1
2011年
对来自全球无线通讯系统(GTS)1980—2009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有效地过滤了错误和不可靠的观测记录,构建了一套新的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利用CMAP和GPCP降水产品进行的检验评估表明,新资料集月降水具有良好的频率分布和空间结构一致性。新资料集与CMAP和GPCP降水的全球平均时间相关系数从质量控制前的0.24提高到0.70左右,均方根误差则从12 mm/d减小到1 mm/d。在亚洲,新资料集与CMAP和GPCP具有一致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全球不同地区,新资料集的季节变化与CMAP和GPCP较为吻合。
聂肃平罗勇李伟平吴统文
关键词:逐日降水
青藏高原近47年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47年来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四季开始日期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夏季提前趋势,秋、冬季推后趋势,...
范思睿范广洲赖欣朱丽华
文献传递
2008年1月欧亚阻塞形势的ECMWF集合预报效果评估检验被引量:9
2014年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集合预报系统资料,评估和讨论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严重冰冻雨雪灾害期间欧亚中高纬阻塞形势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08年1月阻塞形势发生频率极端偏高,ECMWF集合预报的阻塞发生频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逐渐降低。环流预报效果检验表明,预报时效大于6 d时,集合平均的预报效果好于确定性预报,因此集合预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期预报时段。对阻塞形势的可预报性的分析表明,阻塞崩溃期间的可预报性低于阻塞建立期间。另外,通过集合预报可以获得阻塞发生的概率,从而提前为预报员提供可能发生阻塞的信号。
王毅金荣花代刊牛若芸曹勇
关键词:可预报性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为深入了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国天气系统之间的联系,利用1961-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月资料和同期中国596站的降水资料,运用经一纬向急流轴和区域平均两种定义方法分析了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型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对西风急流东西、南北位置转折时段的分析很接近,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70年代;对西风急流强度、南北位置周期的表征也很一致,分别为10-15年和5-10年。(2)当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南)时,东部地区整层大气环流呈“南北上升中间下沉(南北下沉中间上升)”的形势,850hPa的流场和水汽通量输送都有利于华北地区(江淮河流)的降水,易于形成“南北多中间少(南北少中间多)”的雨带分布,推测这两种反相位雨型的间隔时间为2.5-5年;相比之下,急流东西位置和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与东部局地降水存在一定联系。
张驰范广洲周定文华维
关键词:气象学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降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