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ZX004)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郑慧子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科学技术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的地位:一个人类学的解释被引量:2
- 2013年
- 科学技术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角色。全球化是人类社会长期文化进化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同时,它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当下以及未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全球化作为一个时而渐进、时而加速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人类在地球表层的一个持续不断的空间扩张的趋势。这种扩张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深刻地表现为人作为一个物种,与包括非人类生命在内的各种自然存在物之间形成的一种紧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深刻地表现为人类社会内部的各种文化之间形成的一种紧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达尔文式的竞争关系。人类在空间上的扩张以及造成的各种关系的紧张程度,是由人的扩张的意愿和扩张的手段所共同决定的。科学技术作为构成人类文化的一个基础性的子系统,是实现这种扩张,同时也是应对这种扩张的唯一重要的工具性手段,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则从根本上影响着这种扩张实现的程度,尤其是对一个特定的文化而言,没有一个强大的科学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就难以在错综复杂的文化间的竞争中实现良性的持续发展。
- 郑慧子
- 关键词:人类学
- 生态文明:一个人类学的解释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问题上,人类学的思想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或背景,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就会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处在一种无根的状态。正是通过人类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通常莫衷一是的或不确定的"文化"或"文明"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体。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所构成的。这种结构作为一种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它们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生态"作为一个限定词标志着构成文明的"观念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会促进人类的整个文明系统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塑造一个建立在多样性和发展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以及发展模式。当前流行的两种生态文明观点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在这项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根源于一些研究者忽略了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过程和结构的"文化"或"文明"在理解"生态文明"中所具有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 郑慧子
-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明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