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21-1949)
- 作品数:68 被引量:177H指数:8
- 相关作者:卢毅王明亮杨林香陈矩弘陈一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从记者到“新闻官”:国民党新闻管理者的职业抉择和职业悲剧——以董显光、曾虚白、马星野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9
- 2015年
- 本研究着眼于阐释以董显光、曾虚白、马星野等为代表的原新闻从业者,在国难日深、民族危亡的大时代里,自觉投身体制,成为管理者之后,左右于"自由/民主"和"国家/道统"的内心矛盾和纠结。研究发现,这些浸染过"自由主义"底色的国民党新闻管理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角色的冲突和矛盾。早年的教育背景和记者从业经历,使他们在内心深处认同和向往自由主义的新闻事业;但他们自小又大多接受了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秉性,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国家现状,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出了"救亡压倒一切,甚至是牺牲自由"的选择,毅然加入国民党宣传机关,做起了新闻官。但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党员/报人、党纪/职业伦理等诸多互为矛盾的角色和抉择时,进退失据。而真诚地拥抱权力和体制则使他们丧失了知识分子"议政参政"的土壤条件,最终沦落为国民党党政科层体制中的"事务性技术官僚"。
- 王明亮秦汉
- 关键词:国民党角色困惑
- 党在东北地区的妇女工作研究--五四运动到抗战全面爆发
- 2021年
-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妇女解放、促进男女平等写在奋斗的旗帜上,百年来一以贯之,孜孜以求,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国实际状况相结合为原则制定妇女工作指导方针。本文对"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开展的妇女工作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在艰难困苦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开展妇女工作取得的辉煌业绩和积累的成功经验。新时代,应引导广大妇女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引领妇女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将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诉求融入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坚定走中国特色妇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 隋悦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
- 萧红祖居地福昌号屯调查文献《北满某农家》之研究
- 2022年
- 伪满时期,藤山一雄为代表的日本民俗家为全面了解中国东北农家民俗,也为修建民俗博物馆的一号馆—北满农家馆,特选定东北北部汉族农家典型代表中国滨江省阿城县福昌号屯的张百泉家大院为调查对象,形成调查报告《北满某农家》(原书日文名为《ある北満の農家》)。该张家大院恰恰为萧红祖居,萧红曾在此居住。《北满某农家》详细介绍张家大院区位环境、房屋分布与结构以及张家家庭状况等。《北满某农家》这部调查报告不但反映伪满时期东北农家的居住方式及生活状况,还有利于进一步剖析萧红及其家族的历史,从而更好地解读萧红的作品。因此,《北满某农家》这部调查报告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历史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 王广义赵琼
-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
-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人民性的理论逻辑和当代意蕴被引量:12
- 2023年
-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具有宏阔历史视野、伟大历史意义和重大历史价值的时代命题。这一时代命题,运用历史辩证方法,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为一个总体性命题。何为现代化?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文学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作为重大的时代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理论内涵。因此,要真正领会这一时代命题,就需要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视域出发,尤其是从马克思现代资本主义批判视域出发,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文艺现代化”之间的“历史辩证”关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以此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人民性的理论逻辑和当代意蕴。
- 谢纳宋伟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 夏衍1939年4—7月香港之行考被引量:1
- 2022年
- 近来笔者整理抗战时期香港话剧运动史料,发现在1939年4—7月间,夏衍频繁地在香港参加社会活动,并且在《申报(香港版)》(1)发表了若干文章。这些活动与文章在夏衍生前出版的《懒寻旧梦录》《夏衍生平年表(初稿):1900—》《夏衍著译系年》等文献中未体现,2005年出版的《夏衍全集(1—16卷)》对这些文章的一部分也是失收的。夏衍在港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发现佚文对文学史的研究有何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朱超亚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真理与方法: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
- 2022年
- 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是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世界观)与方法路径(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经典理论成果,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最具指导性和纲领性的经典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阐发的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长期以来,学者们多侧重于从文艺理论层面探究《讲话》的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而较少从“哲学方法论”或“思想方法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方法与路径。本文以“延安整风运动”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运动”为历史语境,以毛泽东主持编辑的《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和毛泽东《讲话》为经典理论文本,从“哲学理论”与“文艺理论”、“思想方法”与“创作方法”的双重视域出发,梳理阐释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之间的历史逻辑与内在关联。在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与路径,对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 宋伟孙汉阳
- 关键词:世界观与创作方法
- 萨空了与《立报》的转向——兼论报人政治立场对于报刊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立报》是民国时期大众化报纸的重要代表,也是发行量最大的小型报。在创办过程中,萨空了因与成舍我有着相同的经历和志趣而获得信任,得以执掌《立报》编务,其"向下走"的方针与成舍我"报纸大众化"的思想不谋而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报》"日销百万份"的目标,使得二人的合作步入蜜月期。但随着萨空了政治倾向的日益"左转",其与成舍我在政见上的分歧终于在创办香港《立报》时爆发,最终萨空了选择离开《立报》,转而投身共产党的事业。二人因志趣相投而合作,又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的办报经历,显示了报人政治立场对于报刊发展的重要影响。
- 陈龙
- 关键词:成舍我《立报》政治立场
- 少爷小姐为什么倾心革命?--以民国女大学生杨静远为个案的考察被引量:1
- 2022年
- 杨静远是民国时期“后五四”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她出身上层社会,本可以沿着父母为她规划好的人生道路,成为一名作家,但是却在接触进步学生和共产主义理论后,思想发生转变,最终“背叛了自己的出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来看,她的心路转变和道路选择,既受到了“救亡”压倒“启蒙”、“个人主义”让位于“集体主义”时代思潮的影响,也受到了身边进步同学及其带来的左翼报刊的影响。透过杨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报国无路的矛盾撕扯下,共产主义理论为青年提供了一条借由组织的力量实现个人抱负的出路。在“使命感”的召唤下,许多像杨静远一样家庭优渥的知识青年,毅然抛弃了优裕的生活,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为“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论断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 刘星王明亮
- 关键词:知识青年左倾
- “战后的中国”:全面抗战期间国统区新闻学的构造维度
- 2023年
- 全面抗战期间,国家面临的空前危机亦被时人视为重构中国社会的重要契机,“战后的中国”逐渐成为时人的重要期待与想象。在这一时期国统区的新闻学构造过程中,此类构想起到顶层框架的作用。在这一共同框架下,学理构造的差异映射出政治立场的分野。国民党的新闻理论以“我们”作为研判“过去”与“当下”新闻学的标准,试图沿袭新闻统制;以张季鸾为代表的“中间报人”以“纯粹之公民”和平等之国家为设定目标,以此为构造中国新闻学的起点与取向;萨空了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则以“阶级”作为想象社会的根本尺度,对战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化倾向深怀警惕,同时将“中国新闻事业从业员”视为“进步力量”,寄予促使社会“新生”的殷切期望。
- 朱至刚郭冲
- 关键词:抗战新闻学新闻理论
- 中国共产党影像外宣的历史演进及其制度化被引量:3
- 2023年
- 考察中共早期影像宣传历程,发现外宣不仅是发端、而且是不断被强化的关键性因素。此实践路径最终被落实为制度,构成了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特征,并影响至今。1930年前后,中共及左翼人士广泛涉足影业,造就了他们立足统战的群体特征,积累起面向党外的人际网络与创作力。全面抗战时期,影人们延续经验,于国统区和香港地区开辟外宣空间,且根据地也因对外需要引入摄制资源,涉外方向在政策、机构、培训中明确。1949年后,承接理念及人员基础,影像外宣在新的执政环境中转化为制度现实。上述过程在历史层面为审视宣传与新技术互动提供了经验坐标。
- 夏羿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