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10411969600)

作品数:7 被引量:122H指数:5
相关作者:姚礼庆蔡明琰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食管
  • 3篇食管失弛症
  • 2篇失弛缓症
  • 2篇贲门失弛缓
  • 2篇贲门失弛缓症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膜下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剥离术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氮合成酶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7篇周平红
  • 7篇蔡明琰
  • 7篇姚礼庆
  • 4篇徐美东
  • 3篇钟芸诗
  • 3篇陈巍峰
  • 2篇胡健卫
  • 2篇李全林
  • 2篇任重
  • 2篇李亮
  • 1篇刘靖正
  • 1篇时强
  • 1篇马丽黎
  • 1篇秦新裕
  • 1篇秦文政
  • 1篇崔钊
  • 1篇张轶群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内镜下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作为一种治疗早期胃癌新技术,同样适用于治疗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浅表癌。ESD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及EGJ处癌前病变,与外科剖腹手术及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等内镜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ESD治疗EGJ处病变,手术难度较高,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周平红蔡明琰姚礼庆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贲门失弛缓症肠间质细胞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免疫组化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AC)与肠间质细胞(ICC)及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AC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中取活检组织作为实验组标本;选取非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手术患者15例,切取食管下括约肌作为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显微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观察ICC和由一氧化氮合酶在两组食管下括约肌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计算肠间质细胞的个数和半定量判定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强度。结果光镜下观察,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中有肠间质细胞分布,呈梭形,两端细长突起,弥散分布在肌层中,与肌束平行走向,部分肠间质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每切片平均计数(11.2±7.4)个。实验组中肠间质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突起不明显,每切片平均计数(5.8±5.6)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下括约肌中也可见一氧化氮合酶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对照组染色神经纤维粗大,染色深,实验组中神经纤维纤细,染色淡,分布稀疏,两组在染色强度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肠间质细胞和一氧化氮合酶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中分布和表达异常,两者可能与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有关。
李亮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陈巍峰蔡明琰胡健卫李全林刘靖正崔钊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肠间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11年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其内涵不断丰富,从传统内镜诊断到现代内镜下微创治疗,从腔内治疗到腔外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而隧道内镜(tunnel endoscopy)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消化内镜的运用范畴。为便于人们理解隧道内镜技术,我们提出隧道内镜外科手术(tunnd endoscopic surgery,TES)的新概念,即通过黏膜下打隧道的方式和途径,利用自然腔道壁之间的空间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
周平红蔡明琰姚礼庆
关键词:内镜技术隧道ENDOSCOPIC内镜外科手术ORIFICE消化内镜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探讨被引量:5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9例患者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16.0%(19/119),黏膜层破损7.6%(9/119),皮下和纵隔气肿22.7%(27/119),气胸2.5%(3/119)。手术当晚并发症包括疼痛36.1%(43/119)、气胸5.9%(7/119)。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19.3%(23/119)、迟发性出血0.8%(1/119)、胸腔积液48.7%(58/119)、肺部少量炎症或节段性肺不张49.6%(59/119)、纵隔及皮下气肿63.9%(76/119)、隔下气体或气腹39.5%(47/119)。随访过程中并发症:黏膜层狭窄致进食困难1例和隧道开121裂口,食物蓄积1例。全组无一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病例。结论POEM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纵隔、皮下气肿,气胸,气腹,以及出血等,经对症保守治疗均可及时有效处理。
任重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蔡明琰李亮时强姚礼庆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并发症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42例贲门失弛症被引量:45
2011年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42例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42例患者平均年龄43.9(10~70)岁,病程3个月至50年。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68.5±25.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10.5±1.5)cm,环形肌切开长度(9.5±2.5)cm,无一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5(1-6)个月.41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周平红蔡明琰姚礼庆钟芸诗任重徐美东陈巍峰秦新裕
关键词:吞咽障碍食管失弛症内镜
内镜在胃肠道神经鞘瘤中的诊治价值探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的内镜诊断及内镜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接受内镜下检查并获得病理确诊的胃肠道神经鞘瘤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病变,8例位于胃,3例位于食管,2例位于结肠。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神经鞘瘤位于固有肌层,超声表现主要为低回声。12例接受内镜下治疗,11例患者在内镜下成功接受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1.7%)。其中6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4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1例食管神经鞘瘤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1例食管病变由于肿瘤巨大(肿瘤最大径4.7cm),内镜部分切除病灶后,基底部仍较深,无法完整切除,终止内镜手术,转胸外科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后未出现胃肠道出血、腹膜炎体征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3.3±10.8)个月(6~3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内镜及超声内镜有助于辅助诊断胃肠道神经鞘瘤并提供治疗指导,内镜下治疗胃肠道神经鞘瘤是安全、有效的。
蔡明琰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张轶群马丽黎陈巍峰秦文政胡健卫李全林
关键词:神经鞘瘤
早期胃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被引量:7
2011年
随着各项内镜诊断新技术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及荧光内镜等的开展,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胃癌外科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曾被认为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外科根治术5年生存率高达99%和96%,但根治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3%和6.5%,外科根治术后常并发早饱、吞咽困难、反流、腹部不适等症状,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相似。
周平红蔡明琰姚礼庆
关键词: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