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33)

作品数:16 被引量:102H指数:7
相关作者:周江存徐建桥陈晓东崔小明刘明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重力仪
  • 6篇超导重力仪
  • 2篇地球自由振荡
  • 2篇地震
  • 2篇断层
  • 2篇形变
  • 2篇自由核章动
  • 2篇自由振荡
  • 2篇固体潮
  • 2篇潮汐
  • 1篇地表
  • 1篇地壳垂直运动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球深部
  • 1篇地球深部结构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断层参数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11篇周江存
  • 10篇徐建桥
  • 3篇陈晓东
  • 2篇刘明波
  • 2篇崔小明
  • 2篇雷湘鄂
  • 2篇刘明
  • 1篇吴建超
  • 1篇邓明莉
  • 1篇郑少怀
  • 1篇许厚泽
  • 1篇徐杰
  • 1篇杨兆
  • 1篇项大鹏
  • 1篇郝兴华
  • 1篇张传中
  • 1篇罗少聪
  • 1篇胡国庆
  • 1篇袁曲
  • 1篇张标

传媒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精度GPS观测中的负荷效应被引量:8
2007年
讨论了高精度GPS观测中的负荷效应问题。根据地表质量负荷理论的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地球表面质量负荷(包括大气、非潮汐海洋和陆地水)对中国部分IGS台站垂直位移的影响。其中,大气负荷对各台站的影响比较一致,变化幅度约为20 mm,非潮汐海洋对沿海台站的负荷影响显著,其变化幅度达到10 mm,水负荷对各台站的影响差异较大,最大的变化幅度约20 mm;总的负荷效应达到厘米量级,与GPS观测结果的比较说明在高精度的GPS观测的时间序列中,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该变化与表面负荷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房山和乌鲁木齐2个台站,GPS观测的垂直变化中的季节项基本上就是来自于地球表面的质量负荷;而昆明和拉萨这2个台站尽管位于板块运动活跃区域,垂直季节性变化也主要源于地表负荷。因此扣除这些负荷影响的GPS观测资料将更有利于研究地壳的运动特征。
周江存孙和平
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被引量:31
2009年
利用理论和实验重力固体潮模型,充分考虑全球海潮和中国近海潮汐的负荷效应,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固体潮模型会对重力潮汐结果产生相对变化幅度小于0.06%的差异;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的影响约为整个潮汐的4%,而中部地区约为1%,其中中国近海潮汐模型的影响约占整个海潮负荷的1 0%,内插或外推潮波的负荷约占海潮负荷的3%.通过比较实测的重力数据表明,本文给出的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的精度远远优于0.5×10^(-8)m·s^(-2),说明了本文构建的模型的实用性,可为中国大陆高精度重力测量提供有效参考和精密的改正模型.
周江存徐建桥孙和平
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利用理论和实验重力固体潮模型,充分考虑全球海潮和中国近海潮汐的负荷效应,建立了中国大陆的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固体潮模型会对重力潮汐结果产生相对变化幅度小于0.06%的差异;在沿海地区海潮负荷的影响约...
周江存徐建桥孙和平
文献传递
LaCoste&Romberg ET型重力仪数字静电反馈系统的研制被引量:1
2011年
介绍以计算机技术和采用数字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控制算法研制的数字式静电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将该系统用于LaCoste&Romberg(LCR)ET20型重力仪的升级改造中。改造后LCR ET20重力仪的观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解决模拟静电反馈系统中线性度不易调整和长期稳定度差等问题,并能提高重力仪的观测精度。
张标刘明郑少怀孙和平陈晓东
关键词:LCR计算机技术
三峡水库首区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LCR-ET20重力仪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DZW-9重力仪在三峡水库首区的重力固体潮比对观测.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重力固体潮潮汐参数,估算了DZW-9重力仪的格值,其值为(-756.06±0.05)×10-8(m.s-2)/V.分析了相应仪器的重力观测残差,数值结果表明DZW-9重力仪的长期漂移具有线性特征,观测精度与LCR-ET20重力仪在同一量级.本文提供的相关结果可为该地区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提供有效的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陈晓东孙和平胡国庆项大鹏郝兴华刘明张传中袁曲
中国及邻区重力合成潮汐参数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固体潮理论模型值和由最新的TPXO7海潮模型以及中国近海潮汐资料计算的海潮负荷效应,构制了中国及邻区的高分辨率的重力合成潮汐参数;并将合成结果与国家地震台网的重力观测值和武汉超导重力仪观测值以及香港台最新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幅因子的平均差异小于0.005,相位差的平均差异小于0.5°;观测结果与合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重力观测仪器有关,高精度的超导重力仪观测结果与合成参数更加一致;重力合成潮汐参数是观测值很好的模拟.本文结果可为绝对重力测量等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提供固体潮改正模型,也可为没有实施观测的广大区域提供有效潮汐参数.
周江存孙和平
关键词:海潮负荷
超导重力技术在探讨核幔边界黏性特征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旋转椭球型地球的固体地幔与液态地核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逆向本征模通常称之为地球自由核章动,自由核章动的品质因子(Q值)能有效反映核幔边界层能量耗散特征,与核幔边界的黏滞度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利用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网络23个台站27组高密度采样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器观测数据,采用迭积技术,确定了自由核章动参数Q值,进而计算了核幔边界的黏滞系数.数值结果说明获得的核幔边界动力学黏滞系数达到10^3 Pa·s量级,与加拿大科学家Smylie等利用VLBI观测资料获得的最新结果一致,这说明重力技术是有效应用于研究地球深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孙和平崔小明徐建桥B.Ducarme刘明波周江存
关键词:超导重力仪自由核章动品质因子
利用超导重力技术约束核幔耦合参数被引量:3
2012年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参数(本征周期和品质因子)与核幔边界的粘滞和电磁等耗散耦合密切相关,基于实际观测与理论推导的FCN参数探讨了液核顶部的粘滞系数,地幔底部的电导率以及核幔边界动力学椭率等核幔耦合机制中的关键参数.根据高精度超导重力仪观测序列调和分析标准差和单个台站资料经不同海潮模型改正后拟合的FCN参数质量,对全球地球动力学合作观测网络台站的超导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筛选,利用多个最新海潮模型计算平均海潮负荷,并用迭积法拟合了FCN参数,结果与最新超导重力和VLBI同类研究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角动量法推导地FCN理论模型研究了核幔边界的粘滞和电磁耦合参数.数值结果表明液核顶部的粘滞系数应该在6.6×102~2.6×103Pas之间,这与根据地球章动,液核自由章动及日长变化等的实际观测得到的粘滞系数结果非常吻合.地幔底部的电导率需要达到2.6×106~1.0×107Sm-1才能符合实际观测的FCN品质因子量级.耗散耦合对FCN本征周期的影响仅为1~2恒星日.
崔小明孙和平徐建桥周江存
关键词:电导率
用地表和空间重力测量验证全球水储量变化模型被引量:12
2009年
综合分析了全球7台高精度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观测资料,在精密剔除了重力潮汐和地球自转变化重力效应的基础上,获得了反映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的残差序列.同时,通过局部的大气压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气对重力的负荷影响,通过全球陆地水和非潮汐海洋的数值模型计算了负荷效应对重力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大气和陆地水负荷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达到100×10-9ms-2的量级,而非潮汐海洋负荷在沿海地区达到10×10-9ms-2的量级.基于GRACE卫星重力确定的重力场球谐展开系数,采用半径为600km的高斯平滑技术获得了台站区域的月重力变化.通过比较地表的超导重力观测和GRACE空间重力测量结果以及全球水负荷的重力效应说明:地表和空间重力测量能够有效检测到由陆地水储量变化导致的重力场季节变化,该变化达到100×10-9ms-2的量级.这充分说明高精度的重力测量是检验全球水储量变化模型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周江存孙和平徐建桥
关键词:超导重力仪
基于分层结构参数变化的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大地震激发导致的地球自由振荡可为获得地球深部结构提供重要手段,通过理论计算自由振荡简正模的本征周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为地球深内部结构和新地球模型的研究提供有效约束.采用微分方程数值积分技术和G-D1066A地球模型,本文计算了0~48阶的187个球型自由振荡简正模的本征周期,将计算结果与Gilbertt和Dziewonski等3组模型理论结果及Ness等4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相对偏差在0.3%以内.分析说明由于考虑了地幔、外核和内核等不同分层密度和拉梅参数变化的影响,获得了较高精度的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周期.本文提供的理论计算结果可为修正真实地球内部参数提供有效参考.
杨兆孙和平雷湘鄂陈晓东
关键词:数值积分法地球深部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