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7)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裴福兴沈彬马俊黄泽宇黄强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关节
  • 5篇关节置换
  • 4篇置换术
  • 4篇全膝关节
  • 4篇膝关节
  • 4篇关节成形术
  • 4篇成形术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置换术
  • 3篇假体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疗效
  • 2篇氨甲环酸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沈彬
  • 6篇裴福兴
  • 5篇黄泽宇
  • 5篇马俊
  • 4篇黄强
  • 3篇周宗科
  • 3篇杨静
  • 3篇石小军
  • 3篇康鹏德
  • 2篇胡钦胜
  • 1篇郭凯
  • 1篇陈晓勇
  • 1篇廖威明
  • 1篇张志奇
  • 1篇朱庆生
  • 1篇谢锦伟
  • 1篇杨重飞
  • 1篇胡旭栋
  • 1篇朱锦宇
  • 1篇曹晓瑞

传媒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静脉使用单剂量氨甲环酸对失血量、输血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其中氨甲环酸组61例,于术前单剂量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健康对照组3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性别、输血比例、手术时间、住院日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327±187)ml低于健康对照组(514±34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1);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449±186)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233)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1);氨甲环酸组输血率6.5%(4/61)低于健康对照组22.8%(8/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5,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10 d髋关节Harris评分(51±7)分高于健康对照组(47±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P<0.01);氨甲环酸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1±9)分,与健康对照组(7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05)。结论对于初次单侧THA术前单剂量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降低输血率,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但对后期恢复无明显影响。
胡舒张志奇张紫机古明晖麦婉婷廖威明
关键词:氨甲环酸关节成形术失血手术
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占位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方法,总结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前,对感染的治疗和关节功能保留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本中心接受分期翻修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11髋在一期感染病灶清除后,植入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占位器,待感染治愈后接受了二期翻修。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性以及并发症,观察患者一期和二期翻修术后的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距二期翻修平均(12.6±2.5)个月。病灶清除术后患髋均能伸直0°,屈髋平均(89.1±6.3)°,外展平均(31.8±5.1)°。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9.9)分升至(79.3±4.5)分,二期翻修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达(91.7±2.6)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感染复发征象。1例患者一期翻修术后3周时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两次手法复位均失败。1例患者发生占位器柄断裂。结论保留原股骨头假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术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感染控制满意、保留关节功能好的特点,需要注意占位器柄断裂、占位器脱位且难以复位的风险,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
马俊黄泽宇黄强沈彬康鹏德周宗科杨静裴福兴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翻修
矢状位假体位置对PS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接受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自身左右侧肢体对照,评价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对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纳入行双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且双膝术后屈伸功能有显著差异的患者,将双侧肢体分为功能相对较好及相对较差两组,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股骨假体屈曲角γ、胫骨假体后倾角δ有无差异;Pearson检验分析膝关节活动范围与γ角、δ角有无相关性。结果 31例62膝纳入研究,术后伸直功能相对较好侧平均伸膝(-0.3±0.9)°,γ角(2.8±2.2)°,另一侧平均伸膝(-4.0±2.3)°,γ角(6.1±3.4)°;屈曲功能相对较好侧平均屈膝(106.5±9.3)°,δ角(5.2±2)°,另一侧平均屈膝(99.4±8.2)°,δ角(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检验分析膝关节活动范围ROM与δ角相关(P<0.001),δ角越大,ROM越大,而与γ角无相关性(P=0.400)。结论确保恰当的胫骨后倾角度,同时避免出现股骨假体俯屈可以帮助获得满意的术后活动度,在2°~9°后倾范围内时,后倾越大,术后关节活动度越好,推荐5°后倾角。
马俊黄泽宇沈彬黄强石小军胡钦胜裴福兴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活动度假体位置矢状位
髋臼Paproskym Ⅲ型骨缺损重建的中期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髋臼Paprosky Ⅲ 型骨缺损重建的中期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29例(30髋)因假体周围骨溶解、感染等原因导致髋臼Paproskym型骨缺损的患者接受翻修术,男17例,女12例;年龄42~83岁,平均(64.7±2.9)岁;ⅢA型18例(19髋),ⅢB型11例(11髋)。采用钽金属垫块及非骨水泥臼杯11髋、同种异体植骨髋臼加强环及骨水泥臼杯19髋。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摄x线片观察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透光线及骨溶解。以假体再翻修为终点,分析Kaplan-Meier假体10年生存率。结果27例(28髋)获得4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4.4~11.8年,平均6.8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翻修术前(31.4±5.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P〈0.001);肢体长度短缩由术前(28.4±10.2)mm恢复至术后即刻(1.4±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1,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上移由术前(35.3±6.4)mm恢复至术后即刻(3.2±5.8)r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7,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anawat三角内。植入的同种异体骨于术后6个月至2年期间与自体骨整合。无一例发生影像学假体松动。钽金属垫块及非骨水泥臼杯组2例(2髋)在DeLee和ChamleyⅡ区、同种异体植骨髋臼加强环及骨水泥臼杯组3例(3髋)在假体一骨界面出现非连续性透光线,2例(2髋)各有1枚螺钉周围出现透光线,但随访期间无进展。髋臼假体10年生存率为100%,95%置信区间为(0.95,1.00)。结论对髋臼连续性存在、前后柱相对完整的严重髋臼骨缺损(大部分Paprosky ⅢA型)的重建采用钽金属垫块及非骨水泥臼杯,对髋臼连续性破坏、前后柱特别是后柱完整性破坏的髋臼骨缺损(大部分Paprosky ⅢB型)的重建采用同种异体植骨髋臼
康鹏德杨静沈彬周宗科石小军黄强王浩洋裴福兴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臼骨质溶解骨移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季节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构成比差异,为积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5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和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夏季(0.98%),明显高于冬季(0.30%),春季(0.25%),秋季(0.19%),夏季与秋季组之间、夏季与春季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翻修术后末次随访结果示夏季组PJI患者HS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夏季组感染患者的WOMAC评分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SS评分及WOMAC评分结果表明,夏季组PJI患者预后及满意度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呈现周期性规律,且夏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种差异可能与自身免疫及周围环境的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吴海宁曹晓瑞杨重飞陈晓勇郭凯朱锦宇朱庆生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季节性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关节炎围手术期处理及短期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友病关节炎全膝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凝血因子调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8例(10膝)血友病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1~ 47岁,平均(38.3±5.0)岁;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63.9±4.0)s,凝血因子活性为2.6%±0.9%;膝关节均有屈曲畸形,伸膝-12.0°±5.9°,屈膝-88.0°±11.4°.其中3例(3膝)合并外翻畸形,外翻角平均-3.0°±5.4°;2例(4膝)合并内翻畸形,内翻角平均-4.5°±6.0°.8例患者中,甲型6例,乙型2例,分别补充冻干人凝血八因子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后手术.骨缺损根据AORI分型方法,T1、T2型采用骨水泥充填,T3包容型采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螺钉支撑内固定修复,T3节段型通过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并加用胫骨延长杆修复.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 26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时伸膝0°,屈膝98.5°±6.7°;HSS评分由术前(42.3±10.9)分提高到术后(88.3±4.6)分;X线片示植骨存活,假体、螺钉均未见松动、断裂.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血友病关节炎短期疗效满意,术前的预输试验有助于确定凝血因子的补充剂量.
马俊黄泽宇杨静周宗科康鹏德沈彬裴福兴
关键词:围手术期
抗纤溶序贯抗凝专家共识指导下用与不用止血带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止血带能够减少术中显性失血,保持手术创面相对干净。在使用氨甲环酸控制出血情况下,止血带是否还有使用的必要性值得探讨。目的:评价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抗纤溶序贯抗凝专家共识方案下不使用止血带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3例于我院就诊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无止血带组32例与止血带组31例。无止血带组切皮前静脉给予每公斤体重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20 mg;止血带组切皮前止血带充气,压力设定为高于当时收缩压100 mm Hg。两组术后按照抗纤溶及序贯抗凝专家共识,在手术结束关闭关节囊后通过引流管灌注TXA 1 g,距麻醉诱导3、6、12、24 h分别再次追加TXA每公斤体重10 mg。术后6 h给予依诺肝素0.2 ml抗凝,以后每日0.4 ml至出院,出院后每日1次口服利伐沙班10 mg 2周。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围术期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疼痛评分、肢体肿胀程度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无止血带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多于止血带组(P<0.05),但止血带组引流量更高,显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无止血带组均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肿胀程度无止血带组均优于止血带组,手术当日和术后第2日患者VAS评分无止血带组低于止血带组,而术后第1日和第3日,两组V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抗纤溶序贯抗凝专家共识方案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不使用止血带不增加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及总失血量更少,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并减轻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
马俊黄泽宇王端谢锦伟徐彬裴福兴沈彬
关键词:抗纤溶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
糖尿病患者初次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时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TKA的148例(168膝)糖尿病患者资料,男32例(36膝),女116例(132膝);年龄49-80岁,平均(67.2+8.1)岁;骨关节炎136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患者均存在跛行和膝关节疼痛。116膝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形。患者人院时空腹血糖平均(10.1±4.9)mmol/L,尿糖(一)-(+++)经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待患者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时行TKA。结果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平均(7.2±1.2)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11.0±1.8)mmo/L。手术时间平均(72+19)min,术后引流量平均(213.1±101.0)ml,总失血量平均(771.4±97.2)ml。12例患者输血,输血率8.1%(12/148)。术后下肢血管彩超示5例患者小腿肌问静脉形成血栓,但无一例形成深静脉血栓。随访时间6.1-14.4个月,平均(9.4±2.9)个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假体松动、移位或翻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8±14-3)分提高到术后(92.1±6.1)分,其中优120例,良48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平均77.2。±19.3。增加到术后109.9。±11.1。。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结论糖尿病患者初次行TKA时,如围手术期全面评估心肺情况,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则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并无更高的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马俊黄泽宇胡旭栋黄强石小军胡钦胜沈彬裴福兴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糖尿病围手术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