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92102110192)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梁彦兰樊良新张云华杨慎骄王和洲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安阳工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丘陵区
  • 2篇城市
  • 1篇园林
  • 1篇园林城市
  • 1篇园林城市建设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人口
  • 1篇山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园林
  • 1篇生态园林城
  • 1篇生态园林城市
  • 1篇生态园林城市...
  • 1篇生物多样性

机构

  • 3篇安阳工学院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梁彦兰
  • 2篇樊良新
  • 1篇原东方
  • 1篇马守臣
  • 1篇佟艳
  • 1篇王和洲
  • 1篇李瑞华
  • 1篇杨慎骄
  • 1篇王保民
  • 1篇赵华甫
  • 1篇张云华
  • 1篇袁东方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安阳工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从提高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分析了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中的作用和优势;指出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构建原则;从5个方面提出了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梁彦兰张云华
关键词:乡土植物生态园林城市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田边界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豫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农田边界的植物丰富度、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植物丰富度指数依次为灌草丛>水渠边>稀疏林地>路旁>果园边际>作物边界带,灌草丛物种丰富度显著大于其他边界类型,作物边界带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其他农田边界类型;植物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稀疏林地>灌草丛=水渠边>路旁>作物边界带>果园边际,稀疏林地均匀度指数显著大于其他边界类型,果园边际地的均匀度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农田边界类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水渠边>稀疏林地>灌草丛>果园边际>路旁>作物边界带,水渠边的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其他边界类型,作物边界带的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其他边界类型。灌草丛、路旁、水渠边、稀疏林地和果园边际地相互间的共有植物种较多,其物种相似系数均在0.7以上,而作物边界带与其他边界类型间的共有植物种较少,物种相似系数也较低,均在0.7以下,其中,作物边界带和灌草丛相似系数最低,为0.47。
马守臣原东方杨慎骄王和洲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植物多样性物种相似性
河南省农业从业人口与农业种植结构耦合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农业从业人口与农业种植结构耦合关系有利于掌握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特征和劳动力转移方向,合理调控区域农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和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种植类型与农业从业人口空间分布、数量时空变化、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种植类型与农业从业人口在空间分布及数量时空变化方面耦合程度较高,农业种植结构动态变化度与人口动态变化度耦合度较低。农业种植类型与农业从业人口时空分布有利于农业发展,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有限。
李瑞华赵华甫樊良新袁东方
关键词:农业种植结构洛伦茨曲线耦合度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2013年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提出从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管理、改善城市大环境,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优化城市植物多样性,将自然和森林引入城市、增加城市鸟类和昆虫的多样性、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保存、提高从业者的生态职业素养、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生态学途径等方面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
梁彦兰王保民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生物多样性
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现状进行调研,根据生境及植被特征,应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提出了该区6大植被恢复模式,即水土保持林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封山育林模式,公路两旁植被恢复模式,自然保护区模式,防火林带模式。从地带性植物群落、防火减灾、景观生态、最优分布位置等角度,研究了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结果对豫北太行山乃至整个太行山区的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梁彦兰佟艳樊良新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