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199)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东宇王亮亮邓成龙周忠和张立君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辽西建昌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木化石的发现及古气候意义
- 辽西地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髫髻山组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木化石产出层位之一。该地区髫髻山组产出的木化石数量十分丰富,且类型极为多样。迄今为止,现已报道的髫髻山组木化石多发现于朝阳巴图营子及北票长皋地区,而...
- 田宁谢奥伟王永栋蒋子堃殷亚磊朱志鹏王佳佳
- 关键词:木化石古气候
- 文献传递
- 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侏罗纪地层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定年:对最古老带羽毛恐龙的年代制约被引量:13
- 2013年
- 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富含燕辽生物群(又称道虎沟生物群)的重要化石,并记录了若干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特别是对研究鸟类的起源以及最早鸟类和恐龙祖先的分化均具有关键的意义,因而其地层时代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对建昌玲珑塔大西山含化石沉积层中的3个凝灰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SI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60.7±1.7,159.5±2.3和158.9±1.7Ma的年龄结果.根据近年广泛使用的地质年表GTS2004和新近修订的地质年表GTS2012,由侏罗兽和近鸟龙等构成的燕辽生物群生存于晚侏罗世早期,从而为最早哺乳动物和最早带毛恐龙的出现年代提供了确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 王亮亮胡东宇张立君郑少林贺怀宇邓成龙汪筱林周忠和朱日祥
- 关键词:晚侏罗世U-PB年代学
-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研究与鸟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是一种小型恐爪类兽脚类恐龙。最初年由徐星等(2009年)研究命名。同年胡东宇、徐星、侯连海、张立君在辽宁西部建昌玲珑塔地区大西山髫髻山组地层中发现了另一件标本(LPM-B...
- 胡宇东徐星侯连海张立君
- 关键词:鸟类起源生物化石
- 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侏罗纪地层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定年:对最古老带羽毛恐龙的年代制约
- 辽西建昌玲珑塔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富含燕辽生物群(又称道虎沟生物群)的重要化石,并记录了若干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特别是对研究鸟类的起源以及最早鸟类和恐龙祖先的分化均具有关键的意义,因而其地层时代问题备受关注.本...
- 王亮亮胡东宇张立君郑少林贺怀宇邓成龙汪筱林周忠和朱日祥
- 关键词:晚侏罗世U-PB年代学
- 文献传递
- 中生代反鸟类研究的新进展
- 2013年
- 反鸟类是繁盛于中生代的鸟类类群,它们在鸟类演化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全球性辐射,化石发现于除极地以外的各大陆白垩纪地层中,目前全世界被命名的反鸟类1属种超过了50个,其中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被命名的反鸟类新属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白垩期早期反鸟类的个体大小和相对翼长已有很大的分化,肩带和前肢上与飞行相关的骨骼特征已与现代鸟类基本相似,进步程度甚至高于同时期的今鸟类,表明适应飞行的演化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吻部和牙齿的改变也较同时期的今鸟类多样,说明在食性也有了大的分异。新的发现也进一步减少了反鸟类和今鸟类——这两个中生代进步鸟类姊妹群之间的特征差异。
- 高琳胡东宇
- 关键词:飞行能力
- 中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一小盗龙亚科新标本的描述
- 我国辽宁西部及周边早白垩世地层中已产出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其中小盗龙亚科恐龙因骨骼特征与鸟类极为相似,并且在顾氏小盗龙的前后肢上都发现有长的飞羽,为认识恐爪龙类的演化和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飞行起源提供了重要证...
- 裘锐胡东宇徐星
- 文献传递
- 觉华鸟(新属)(Juehuaornis gen.nov.)——辽西早白垩世一今鸟型鸟类新发现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描述了产于中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的一件鸟类化石标本。该标本中等大小,具有许多原始今鸟型鸟类的共同衍征;同时该标本也具有一个区别与其他已知原始今鸟型鸟类的长吻:吻长超过整个头骨长的70%;前颌骨前端尖而下钩,向前超出下颌前端,下颌齿骨前端直,仅上颌骨和齿骨上具有牙齿,代表了原始今鸟型鸟类一个新的属种和一个新的生态类型,因此建立了一个今鸟型鸟类新属种——张氏觉华鸟(Juehuaornis zhangi gen.et sp.nov)。
- 王任飞王岩胡东宇
- 关键词:早白垩世九佛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