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033)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晓岑贠雅丽刘杰覃椿筱王文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出土
  • 3篇铜器
  • 3篇合金
  • 3篇
  • 2篇
  • 2篇出土铜器
  • 1篇镀锡
  • 1篇遗址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 1篇渗碳
  • 1篇渗碳钢
  • 1篇石棺
  • 1篇石棺墓
  • 1篇碳钢
  • 1篇锑合金
  • 1篇铁器
  • 1篇铜锡合金
  • 1篇土坑墓
  • 1篇土坡

机构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凉山彝族自治...

作者

  • 6篇李晓岑
  • 2篇贠雅丽
  • 1篇刘杰
  • 1篇徐润
  • 1篇王文君
  • 1篇覃椿筱

传媒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云南德钦永芝古墓葬出土铜铁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是北方青铜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地区。为研究滇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金属技术,采用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德钦永芝战国末至西汉早期的古墓葬出土铜铁器进行了研究。分析的11件铜器中,发现其材质有红铜、Cu-Sn合金、Cu-As-Pb合金,以及含As的其它铜金属,合金类型有多样化的特点,但红铜占较大比例。Cu-As-Pb合金是云南第2次发现砷白铜,其冶炼技术的来源值得关注。铁器中出现了块炼渗碳钢,为一种低碳钢,这是滇西北地区首次科学分析的铁制品。铜器加工方式主要为热锻和热锻后冷加工,个别为铸后冷加工。该墓葬出土的铜剑、铜马杖头和弧背刀等都有明显的北方草原文化影响,说明这些技术可能与北方草原文化有关。本文首次用科学手段分析了滇西北迪庆地区的青铜器和铁器技术,对研究云南早期青铜文化金属器的制作工艺及其来源有一定意义。
李晓岑贠雅丽和桂华
关键词:铜锡合金
云南洱源北山土坑墓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金属技术,该文对滇西北的洱源县三营乡北山土坑墓地出土13件铜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土坑墓地出土的铜器材质有多样化的特色,除主要是红铜和铜锡合金外,个别样品出现了铜锡铅合金(Cu-Sn-Pb)、铜铅锑合金(Cu-Pb-Sb合金)以及含砷的铜锡金属(CuSn(As))。部分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分析,多数器物为铸造而成,另有少数器物为热锻加工而成。有的器物在制造时进行了冷加工处理。该墓葬群的铜器还出现了表面镀锡技术,说明在春秋战国之交,镀锡技术已从西北地区传入了洱海以北的地区。
李晓岑刘杰贠雅丽杨德文
关键词:铜器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分析及其年代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元素有铜、锡、铅、锑、砷等多种成分,当时已有较多的合金配比知识,加工方式多样化,处于较为成熟的青铜时代。2件铁器出土于第6层,1件铁器出土于第5层,出土于第6层的1件铁器进行了金相观察,为人工冶炼的块炼铁,是铁器时代的产物。剑川海门口出土的铜器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出土的铜器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碳十四数据,本文初步推断剑川海门口第3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年代应处于春秋到战国时期。
李晓岑闵锐
关键词:铜器铁器
四川盐源地区出土青铜钺的科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川南地区古代青铜制作技术,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四川盐源地区出土的8件铜钺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铜钺有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三种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合金配比不理想.制作方式有铸造及热锻两种方式.另外通过器物类型学进行比较,认为该地区的青铜文化与巴蜀文化及滇文化都存在交流.
王文君李晓岑覃椿筱刘弘
关键词:青铜钺金相合金成分文化交流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再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锡青铜,含锡量很低是该墓葬群出土铜器的一大特点。这些铜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少数兵器为实用器。个别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已经出现了在合金中加铅的技术。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数器物表面镀锡。这一研究成果,对今后探索洱海区域青铜时代金属技术及其文化面貌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李晓岑苏君川杨伟林
关键词:铜器镀锡
云南云龙坡头出土铜斧的科学分析
2016年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徐润李晓岑解浩云
关键词:合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