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430051)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美球黄靓肖志豪刘序陈文波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驱动力
  • 3篇耕地
  • 3篇耕地变化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格局...
  • 1篇地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土地生态安全...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回...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综合评价
  • 1篇聚类分析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模型

机构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陈美球
  • 5篇黄靓
  • 4篇陈文波
  • 4篇刘序
  • 4篇肖志豪
  • 1篇何维佳
  • 1篇林建平
  • 1篇邓爱珍

传媒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以鄱阳湖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把灰色关联数学模型运用于区域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之中,应用该模型对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不同阶段的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不同的历史环境,确定了不同历史时期下影响耕地变化的各个驱动因子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地位,以期为人们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实现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吴晓芳陈美球黄靓何维佳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灰色关联
鄱阳湖地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Ⅰ·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鄱阳湖地区21个县市1985和2000年的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分析该地区15年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逐渐由分散变为聚集,主导地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日益突出,并逐渐向规则、连片方向发展。转移矩阵和流向分析表明,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主要向草地和耕地转移,草地主要向林地转移,水域主要向草地转移,建设用地则没有向其他类型转移,未利用地则主要向水域转移。
刘序陈美球陈文波肖志豪黄靓
鄱阳湖地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鄱阳湖地区21个县市1985和2000年的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定量诊断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确定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类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陈美球刘序陈文波黄靓肖志豪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回归
鄱阳湖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20
2006年
在对鄱阳湖区土地生态安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湖区11个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划定安全等级,分析了影响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邓爱珍陈美球林建平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鄱阳湖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I.耕地数量及空间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鄱阳湖地区耕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1949~1957年)、大幅减少(1957~1978年)、缓慢减少(1978~1995年)、波动变化(1995~1999年)和迅速减少(1999~2002年)五个阶段.而在空间变化上,不同县市的变化率相差很大,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县市分为四类.
刘序陈美球陈文波黄靓肖志豪
关键词:耕地变化聚类分析
鄱阳湖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II.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人口增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需求则是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陈美球刘序陈文波黄靓肖志豪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