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WW013)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海军彭劲松熊云甫张杨莉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英语
  • 2篇英语世界
  • 2篇文学
  • 2篇聊斋
  • 2篇聊斋志异
  • 2篇翻译
  • 2篇《聊斋志异》
  • 1篇翟理斯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译介
  • 1篇译学
  • 1篇中国文学
  • 1篇斯宾塞
  • 1篇思维
  • 1篇思维培养
  • 1篇文化语境
  • 1篇文体
  • 1篇文体研究
  • 1篇文学名著
  • 1篇文学名著鉴赏

机构

  • 6篇湖南文理学院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海军
  • 3篇彭劲松
  • 1篇张杨莉
  • 1篇熊云甫

传媒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翻译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历史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翻译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贯穿翻译的全过程。首先,翻译选材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其次,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取舍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为例,论述了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这种影响。
彭劲松李海军
关键词:翻译历史文化语境翻译选材翻译策略
英国文学名著鉴赏中的发散思维培养——以斯宾塞《仙后》为例
2011年
论文以斯宾塞《仙后》为例,从"一文多思"法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即1.运用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启发学生从文本与社会历史宗教背景的角度来启发思维;2.运用原型批评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从文本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启发思维;3.运用阐释学的研究方法鉴赏文本,从文本与寓意和象征意义的角度来启发思维。
张杨莉
关键词:斯宾塞《仙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翟理斯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被引量:11
2010年
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在《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首先,他于1880年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首个英译本,该译本出版后在西方代表蒲松龄达一个世纪之久,成为《聊斋志异》的经典英语译本;其次,他在自己编撰的、在英语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里用大量篇幅对《聊斋志异》作了介绍。所有这些都推动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李海军彭劲松
关键词: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语世界
传教目的下的跨文化操纵——论《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最早译介被引量:16
2011年
郭实腊是第一个拉开向英语世界译介《聊斋志异》序幕的人。当时"西强中弱"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郭实腊的传教目的决定,他在翻译过程中会对原文实施跨文化操纵。具体操纵手段表现为:将《聊斋志异》塑造成一本宣扬"异教信仰"的书籍、大幅改写原文的情节和主旨。
李海军
关键词:《聊斋志异》传教
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评论中的传统与文体研究
2010年
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戏剧传统研究的代表人物布里奇斯和哈贝奇关注莎氏的观众问题,许金发现莎剧人物性格矛盾的问题,斯托尔从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舞台传统出发来研究莎士比亚;布拉德布鲁克、博伊斯和巴坎等则致力于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时代诗歌传统研究;思想传统研究的代表人物斯潘塞和蒂里亚德分别关注人文主义思想和历史思想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文体研究的代表人物奈特和奈茨主要集中在语义与意象研究上,斯珀津和克莱门研究的焦点在意象上,燕卜荪、麦克和帕特里奇等主要研究莎氏用词。
熊云甫
描述翻译学:发展轨迹及理论创新被引量:7
2011年
描述翻译学是针对传统规定翻译研究不足而发展的一种翻译研究范式,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初步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于上世纪90年代取得蓬勃发展。描述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文化中以翻译面貌出现或是被(目的语读者)认为是翻译的一切话语,采取以译语为导向的研究视角,提出了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核心:翻译规范。
彭劲松李海军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研究范式翻译规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