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02A213113)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敏生何晓青林育辉陈晞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贴壁
  • 1篇贴壁法
  • 1篇无血清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干细胞
  • 1篇干细胞增殖
  • 1篇VEGF
  • 1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篇陈晞明
  • 1篇林育辉
  • 1篇何晓青
  • 1篇陈敏生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无血清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泌VEGF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无血清培养时间下增殖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规律。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3代(P3)BMSCs的细胞表型;比较BMSCs在不同无血清培养时间下的细胞凋亡率;将BMSCs分为无血清培养12、24、36、48及72h组,用ELISA方法检测VEGF的分泌。结果原代BMSCs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阴性,而CD29、CD44、CD90阳性,符合BMSCs特征;无血清培养12、24、36、48、72h后细胞凋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凋亡率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BMSCs分泌VEGF逐渐增多(P<0.05),无血清培养72h组分泌VEGF水平最高。结论大鼠BMSCs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72h内细胞凋亡无明显增多,且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VEGF逐渐增多。
林育辉何晓青陈敏生陈晞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