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02A213126)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张锡宝田歆李薇周欣张三泉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对称性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肉芽肿性
  • 1篇蕈样
  • 1篇蕈样肉芽肿
  • 1篇临床及病理
  • 1篇季节性
  • 1篇病理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超微结构分析

机构

  • 2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2篇田歆
  • 2篇张锡宝
  • 1篇刘福荣
  • 1篇刘玉梅
  • 1篇杨艳
  • 1篇张三泉
  • 1篇高歆婧
  • 1篇王艳芳
  • 1篇周欣
  • 1篇李薇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1例
2013年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因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斑块、破溃及愈合后色素沉着16年,于2011年6月来我所就诊。16年前无明显原因患者双下肢出现暗红斑,同时膝关节内侧出现暗红色结节、溃疡,约3个月余自行愈合,留有色素沉着,后皮损缓慢蔓延至全身,无自觉症状。曾诊断“肉样瘤”,未进行系统治疗。
田歆高歆婧刘福荣王艳芳张锡宝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肉芽肿性
16例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临床及病理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对16例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超微结构分析,归纳总结其特点。方法:追踪随访并收集我所皮肤科门诊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16例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的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28.3±2.1)岁,平均发病年龄(19.5±1.2)岁。通常春末夏初发病或复发,夏季加重,秋末冬初减轻或消失;皮损主要对称性分布于手腕、手背、踝部、膝部、足背、肘部、指蹼、手侧缘、肘窝,表现为色素性苔藓样斑片或斑块,无明显不适;真菌学检查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超微结构显示角质层层数增多,角质化包膜连续性差,角蛋白丝结构紊乱成撕裂状,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细胞核周围可见异常聚集的角蛋白微丝。结论:本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病理及超微结构类似于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角蛋白代谢相关。
田歆刘玉梅张三泉周欣杨艳李薇张锡宝
关键词: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