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无)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兴隆李实韩海水刘晓蕾廉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CO
  • 2篇CO2
  • 1篇等效
  • 1篇氧化碳
  • 1篇原油
  • 1篇原油体系
  • 1篇正构烷烃
  • 1篇溶解度
  • 1篇烃类
  • 1篇黏度
  • 1篇链状
  • 1篇环状
  • 1篇二氧化碳
  • 1篇改进型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陈兴隆
  • 2篇刘晓蕾
  • 2篇秦积舜
  • 2篇李实
  • 2篇韩海水
  • 2篇廉黎明
  • 1篇姬泽敏
  • 1篇杨思玉
  • 1篇袁士义
  • 1篇杨永智

传媒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链/环状烃类-CO_2体系界面张力等效碳数换算被引量:4
2014年
以多种烃类-CO2体系界面张力室内实验数据和文献中的相关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类型烃类-CO2体系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饱和链烃-CO2体系界面张力的差异及由单环烃类、环状链状混合结构烃类、双环烃类与CO2构成的3类二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饱和链烃-CO2体系界面张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形态结构是影响烃类-CO2体系界面张力的主要因素;在碳数相同条件下,界面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多环结构烃类、环状与链状混合结构烃类、单环结构烃类、饱和链烃。在对比结果的基础上,分压力段构建了不同类型环状烃类-CO2体系与饱和链烃-CO2体系在界面张力上的等效碳数换算关系。
姬泽敏秦积舜陈兴隆刘晓蕾韩海水廉黎明
关键词:CO2
二氧化碳在链状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膨胀效应被引量:23
2015年
选取原油中含量普遍较高的5种链状正构烷烃与不同比例的CO2组成油-气体系。通过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恒质膨胀实验,研究CO2在5种链状正构烷烃中的溶解性能及体系膨胀效应。研究表明,链状正构烷烃-CO2体系的压力-体积关系曲线并非是严格意义的两段直线,弯曲程度受温度、压力、CO2含量、正构烷烃类别等因素影响。体系的泡点压力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大趋势,随CO2含量的增加大幅度增大。当压力较低时,CO2在不同链状正构烷烃中溶解度近似相同,而高压时溶解度随烷烃碳原子数增大而减小。CO2溶于链状正构烷烃中可造成体系不同程度的体积膨胀,膨胀系数的大小受温度、压力影响不大,随CO2含量的增加快速增大,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大直线下降。体积膨胀作用对油井增产有重要意义。
韩海水袁士义李实刘晓蕾陈兴隆
关键词:二氧化碳溶解度
用于CO_2-原油体系的改进型黏度预测模型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LBC(Lohrenz-Bray-Clark)、CS(Pedersen)及PR(Peng-Robinson)黏度预测模型不能同时兼顾精度、理论性以及计算简便性的问题,考虑温度、压力和组分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黏度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CO2-原油体系的新黏度预测模型。将模型中的无因次量由常量改进为与体系温度相关联的函数形式,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引入二元相互作用因子和CO2有效摩尔分数,修正了用于混合体系计算时的黏度混合法则。以油田现场油样实测气相和液相组分数据为基础,在油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模型改进前后计算黏度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黏度预测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精度显著提高,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廉黎明秦积舜杨思玉杨永智李实陈兴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