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2GB2F200407)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彬郑伟李兴忠李胜海蔡永强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资金项目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火龙果
  • 3篇果实
  • 3篇采后
  • 2篇贮藏
  • 2篇贮藏品质
  • 2篇ITS序列
  • 2篇ITS序列分...
  • 2篇病原
  • 2篇病原鉴定
  • 1篇芽变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试验
  • 1篇营养元素
  • 1篇营养元素含量
  • 1篇桑白蚧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杀虫剂防治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特性研究

机构

  • 9篇贵州省果树科...
  • 2篇贵州大学

作者

  • 8篇郑伟
  • 8篇王彬
  • 5篇李兴忠
  • 3篇李胜海
  • 2篇蔡永强
  • 2篇邓仁菊
  • 2篇何绪晓
  • 2篇彭丽娟
  • 1篇张绿萍
  • 1篇杨再英
  • 1篇马骁
  • 1篇宋莎
  • 1篇张银
  • 1篇杨飞
  • 1篇杨月
  • 1篇金吉林
  • 1篇解璞
  • 1篇王立娟

传媒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火龙果果实采后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明火龙果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为火龙果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火龙果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火龙果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POD、CAT、PG、PE、水溶性果胶和不溶性果胶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前期下降,后期持续上升,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水溶性果胶总体呈上升趋势,不溶性果胶呈下降趋势,且水溶性果胶与不溶性果胶的变化呈互补关系;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甲酯酶活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王彬郑伟何绪晓李胜海邓仁菊
关键词:火龙果PODCATPG
火龙果果实发育期间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7
2015年
以红肉火龙果新品种‘紫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期间鳞片、果皮、果肉中N(氮)、P(磷)、K(钾)、Ca(钙)、Mg(镁)、Fe(铁)、Zn(锌)、Mn(锰)、Cu(铜)、B(硼)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火龙果花后3 d鳞片和果肉K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之后呈下降趋势,果皮K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最高。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K含量比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高。火龙果花后3 d果肉的Ca含量最高,在果实发育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0种营养元素在鳞片、果皮和果肉生长发育中的变化规律来看,在幼果期,果实中多种元素的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此后,随着幼果的快速增大,矿质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直至果实成熟期,各种矿质元素含量趋于稳定。
王彬郑伟蔡永强
关键词:火龙果营养元素果实发育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为对火龙果炭疽病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从火龙果炭疽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炭疽病的炭疽菌有2种,一种分生孢子为镰刀形,该菌在PDA培养基上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呈莲花状;另一种分生孢子为椭圆形,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弯孢病原菌与C.truncatum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直孢病原菌与C.gloeosporioides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结合形态学鉴定引起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C.truncatum和C.gloeosporioides。
郑伟王彬彭丽娟李兴忠
关键词:火龙果炭疽病
不同采后处理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复合保鲜剂对火龙果常温贮藏的效果,研究了1-MCP、CaCl2、壳聚糖对火龙果常温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火龙果的货架期为8 d左右,不同复合保鲜试验处理贮藏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以1.0μg/L 1-MCP+2%CaCl2+2%壳聚糖的复合保鲜剂处理效果最佳。
王彬郑伟何绪晓李胜海邓仁菊
关键词:火龙果CACL2壳聚糖CACL2
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探索适宜的采收期,可为火龙果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火龙果未熟期(花后21 d)、可采成熟期(花后28 d)、食用成熟期(花后30 d)、生理成熟期(花后33 d)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及在室内达到成熟时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的品质。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两种成熟度的火龙果采收后适合鲜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长距离运输,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产地销售;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不适合鲜食。
李兴忠王彬郑伟李胜海杨再英
关键词:火龙果采收期成熟度
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的ISSR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为揭示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在DNA水平上的差异,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采用筛选出的9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重复性好的谱带,其中2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8.8%;应用引物811、835和834可以有效区分出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构建其DNA的ISSR指纹图谱;用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NTSYSpc 2.10 e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9。结果显示,紫红龙火龙果及其大果型芽变系在DNA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大果型芽变系为紫红龙遗传上稳定的变异体,具有成为大果型新品种的遗传基础,可作为新型材料加以保护和利用。ISSR技术能有效地鉴定火龙果芽变。
王彬郑伟宋莎李兴忠蔡永强
关键词:火龙果
不同杀虫剂防治火龙果桑白蚧田间药效试验(英文)
2016年
[目的]筛选防治火龙果桑白蚧有效的杀虫剂。[方法]以11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22种浓度处理对火龙果桑白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后14 d,22.4%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5.24%,其次是22.4%螺虫乙酯SC 5 000倍液和农地乐EC1000倍液防效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92.05%和90.86%,毒死蜱EC 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只有67.08%。在生产中防治火龙果桑白蚧,建议用22.4%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5 000倍液和农地乐EC 1 000倍液交替使用。[结论]该研究为果农防治桑白蚧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郑伟王彬杨飞马骁李兴忠金吉林
关键词:杀虫剂桑白蚧药效试验
火龙果黑腐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2014年
为了对火龙果黑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从火龙果黑腐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黑腐病的病原只有1种,其分生孢子单生,梭形,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该病原菌与B.cactivora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引起火龙果黑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的B.cactivora。
郑伟王彬彭丽娟李兴忠
关键词:火龙果黑腐病病原鉴定
粉红火龙果采后贮藏特性及品质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粉红火龙果的贮藏性能和贮藏品质变化,以粉红火龙果为试验材料,采用直观观察、蒽酮比色等测定方法,研究了粉红火龙果采后贮藏特性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粉红火龙果采摘后于10月份常温下贮藏,14d后出现腐烂,腐烂率为5.88%;贮藏15d时的失重率为5.32%,果皮厚度为2.52mm,鳞片略萎蔫但仍保持绿色,其含水量为83.07%。贮藏15d内果肉水分含量略有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变化平缓且保持较高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粉红火龙果可作为耐贮藏新品种选育的材料之一。
张绿萍解璞张银杨月王立娟
关键词:火龙果贮藏特性贮藏品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