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08-001)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玉清李一石娄莹张而立赵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间期
  • 2篇胺碘酮
  • 2篇QTC间期
  • 1篇碘造影
  • 1篇碘造影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间质
  • 1篇心肌间质纤维...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细胞肥大
  • 1篇心室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市药品不...

作者

  • 3篇刘玉清
  • 2篇娄莹
  • 2篇李一石
  • 1篇周洋
  • 1篇吴永健
  • 1篇樊朝关
  • 1篇石秀锦
  • 1篇丁庆明
  • 1篇方振威
  • 1篇蔡迟
  • 1篇宋光远
  • 1篇纪立伟
  • 1篇庄伟
  • 1篇郑青敏
  • 1篇张黎明
  • 1篇姚鑫宝
  • 1篇张晓星
  • 1篇贾友宏
  • 1篇高绪霞
  • 1篇李彦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静脉用胺碘酮后QT间期延长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用胺碘酮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发挥胺碘酮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10日至2012年5月10日期间静脉用胺碘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静脉用胺碘酮患者的不良反应,然后根据是否用药后出现经心率校正的QT(QTc)间期延长将患者分为两组,QTc间期延长组(L-QTc)和QTc间期非延长组(N-QTc),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用药后出现长QTc间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静脉使用胺碘酮患者共计534例,其中419例为心脏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去除胺碘酮应用后缺乏心电图的病例,最终纳入病例243例,应用胺碘酮后发生肝功能损害18例(7.4%),严重血压降低5例(2.1%),QTc间期延长62例(25.5%),静脉炎2例(0.8%),无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是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静脉用胺碘酮主要用于心脏手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高,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是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姚鑫宝林阳张晓星高绪霞周洋方振威石秀锦刘玉清娄莹田蕾
关键词:静脉用胺碘酮QTC间期延长急性肾损伤
我院5年间冠脉介入术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监测报告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研究和分析冠脉介入术中碘造影剂发生过敏反应的特点,为降低碘造影剂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使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7~2012年住院冠脉介入手术(包括冠脉造影)中发生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病例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以及引起过敏反应的碘造影剂种类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79102监测到48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0.61%o(48,78600)。其中男性患者为44例、女性患者为4例,男女比例11:1;涉及药品包括碘海醇、碘佛醇、碘帕醇、碘克沙醇、碘普罗胺等常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以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为多。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以皮疹等皮肤黏膜表现最为常见,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其中死亡2例。结论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安全性良好,但仍需重视对其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与分析;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提高用药安全与冠脉介入手术安全。
庄伟刘玉清李一石张而立宋光远赵杰吴永健
关键词:冠脉介入手术碘造影剂药品不良反应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治疗达标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干预的达标情况。方法利用电子病例管理系统回顾性检索2010年4月、5月首次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5例,比较首次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结果高危患者首次住院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22.1%、50%、35.3%;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57.4%、70.6%、70.6%。随访期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均较住院期间有升高(P=0.024,P<0.001)。极高危患者首次住院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2.1%、19.1%、8.5%。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10.6%、46.8%、44.7%。高危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均高于极高危患者(均P<0.001)。肌痛发生率低,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横纹肌溶解,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干预与达标仍有距离,临床要重视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强化血脂治疗和达标。
李彦贾友宏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达标率
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QTc间期的影响程度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QTc间期的影响程度及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1 111例,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24h内的QTc间期是否与用药前相比存在差异,以及在胺碘酮注射液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其相关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患者的平均心率较药前减慢(87.4±21.2bpm vs99.6±27.9bpm,P<0.001),QT间期较药前延长(388.5±55.9msvs366.0±55.9ms,P<0.001),但QTc间期无显著变化(456.8±51.0msvs457.8±50.2ms,P=0.554)。1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合并应用胺碘酮口服制剂54h后,QTc间期延长至756ms,并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停用胺碘酮及给予相应治疗后未再发生异位心律失常。结论在24h内应用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的QTc间期无显著性影响,对于长时间静脉给药,特别是合并应用口服胺碘酮的患者,需对心电图进行监测,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晓星张黎明郑青敏纪立伟丁庆明刘玉清娄莹李一石
关键词:胺碘酮注射液QTC间期药品不良反应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是HCM的遗传学病因[1],其病理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2]。其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MVHOCM)是HCM相对罕见的亚型,亦是其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中部乳头肌与室间隔部非对称性肥厚并伴有左心室心尖部与基底部间压力阶差。迄今,MVHO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由于其临床症状较重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良[3-5]。
蔡迟樊朝关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间质纤维化遗传学病因心肌细胞肥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