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055)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晓强孟庆友于小滨姜坤李传勇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祖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祖细胞
  • 2篇体外
  • 2篇转染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异体
  • 1篇异体移植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体外实验
  • 1篇体外实验研究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孟庆友
  • 4篇李晓强
  • 3篇于小滨
  • 2篇李传勇
  • 2篇姜坤
  • 1篇吴浩荣
  • 1篇雷锋锐
  • 1篇雷峰瑞
  • 1篇杨吉成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皮祖细胞异体移植对慢性血栓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慢性血栓微环境的影响,即能否上调促血栓机化和再通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方法将幼年Wister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到第10天,通过股静脉将其移植到成年大鼠下腔静脉慢性血栓中。实验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仅做血栓手术);B组:对照组(血栓中注入培养基);C组:实验组(血栓中注入EPCs),每组15只。第28天,取出肾下段下腔静脉及血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ANG-1和MC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EPCs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功能鉴定成功后,移植到下腔静脉慢性血栓中,实验组(C组)下腔静脉及血栓标本在第28天与空白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B组)相比,VEGF、ANG-1、MCP-1 mRNA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中VEGF、ANG-1和MCP-1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相似,移植组与A组和B组比较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EPCs移植,能够上调促血栓机化和再通的细胞因子VEGF、ANG-1和MCP-1,影响血栓微环境。
孟庆友雷峰瑞姜坤李传勇李晓强吴浩荣杨吉成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细胞因子类内皮祖细胞
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染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后,EPC 分泌 VEGF 及活性以及 EPC 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获取大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培养,鉴定为 EPC。用脂质体介导 pcDNA3.0-hVEGF165转染,转染后 ELISA 法测培养上清 VEGF 蛋白水平,培养上清液对 ECV304细胞生长的影响,以评价 VEGF 蛋白活性,MTF 法评价转染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EPC 表达 VEGF、vWF(血友病因子)、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变化。结果转染后的第7天表达的VEGF 蛋白浓度达1280 pg/ml,转染对 EPC 的增殖无影响,表达 VEGF、vWF、VEGF-R2的比率随时间而逐渐升高,至第7天时分别为88.52%、82.65%和95.97%。结论 VEGF 转染的 EPC 能表达一定浓度有功能的 VEGF 蛋白,能帮助 EPC 保持内皮细胞特性,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
李晓强孟庆友于小滨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
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方法:冲洗大鼠骨髓腔,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培养液EGM-2MV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CD34、VEGFR-2、vWF,CD133,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Lectin-UEA-1,超微结构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48h后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呈梭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4~8d呈细胞集落或线状排列;9~11d接近融合,呈典型鹅卵石样外观。贴壁细胞CD34、CD31、VEGFR-2、vWF、CD133均表达阳性并呈动态变化,能够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Lectin-UEA-1,透射电镜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能稳定保持二倍体核型。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大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体系。
孟庆友李晓强于小滨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体外转染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寻找合适的标记分子作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谱系追踪观察的标志成为其体内、外诱导分化机制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的:体外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转染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检测基因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工程对照观察,于2007-07/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3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15只用于制备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重组腺病毒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强教授惠赠。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GM-2MV培养基培养大鼠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以腺病毒为载体,293A细胞为包装细胞,介导GFP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与未转染的同期细胞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评价GFP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后对细胞功能的影响,MTT法评价GFP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后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成功培养了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重组Ad-GFP可高效率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病毒感染组阳性细胞与未感染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平表达相当,Ad-GFP转染后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结论:构建了带有GFP的缺陷型重组Ad-GFP,转染Wistar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得到了高效表达,且感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增殖能力未受影响。
李传勇李晓强姜坤孟庆友于小滨雷锋锐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干细胞转染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