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451008901001056)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梁崎王于领陈曦林凤巧孙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大学医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
  • 1篇代谢当量
  • 1篇动物
  • 1篇信度
  • 1篇运动耐量
  • 1篇铜代谢
  • 1篇青年男性
  • 1篇中文
  • 1篇小鼠
  • 1篇和肝
  • 1篇肝疾病
  • 1篇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3篇梁崎
  • 2篇陈曦
  • 2篇王于领
  • 1篇马虹
  • 1篇梁秀龄
  • 1篇王楚怀
  • 1篇丰岩清
  • 1篇江沁
  • 1篇孙冰
  • 1篇陈艺莉
  • 1篇丁建新
  • 1篇刘鹏
  • 1篇焦睿
  • 1篇谢秋幼
  • 1篇伍贵富
  • 1篇林凤巧
  • 1篇汤其强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七天体力活动回顾问卷中文版信度与效度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评价七天体力活动回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汉化七天体力活动回顾问卷后,募集社会志愿者20名,用间隔2周重复测定,计算2次问卷得分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的方法评价问卷的重测信度。志愿者91名参加效度评价,以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获得的最大代谢当量、Bruce方案2级运动心率作为参照标准,用计算问卷测得的每日代谢当量值与参照指标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的方法来评价问卷的效度。结果:2次问卷得分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41,P<0.01,各条目2次得分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在0.877—1.000之间,P<0.01。问卷得分与运动试验最大代谢当量之间呈正相关,r=0.409,P<0.01,与Bruce2级运动心率之间为负相关,r=-0.416,P<0.01。结论:七天体力活动回顾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简单并易于实施,适合推广用于国人体力活动情况的测量。
梁崎王于领林凤巧孙冰陈曦马虹
关键词:信度
TX小鼠铜代谢和肝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明确肝病模型鼠——TX小鼠的生理特点,为以其为模型的研究提供选择适合月龄动物的理论依据和自然生理情况下的对照值。方法选取7~12个月TX小鼠和同系DL小鼠,每个月龄雌雄各3只,测定肝、脑、肾和血清中的金属铜含量,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及AST等指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组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均数的t检验。结果10、11个月龄时AST含量,TX小鼠的分别为(218.3±21.5)U/L和(197.5±38.3)U/L,DL小鼠分别为(171.5±24.1)U/L和(165.0±25.8)U/L,两组小鼠AST含量比较,t值分别为3.335和1.68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月龄小鼠AST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脑、肾的脏器每千克组织铜含量,TX小鼠平均值分别为(750.0±85.5)mg、(39.7±2.2)mg和(29.8±5.0)mg,DL小鼠平均值分别为(11.6±1.5)mg、(16.8±0.9)mg和(14.2±1.0)mg,TX小鼠肝、脑、肾脏器的铜含量均高于DL小鼠,t值分别为21.16,23.60,7.47,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X小鼠可作为一个理想的肝损害动物模型,针对实验目的不同应选择相应月龄的TX小鼠;TX小鼠存在自我恢复的趋势,以其为模型的研究应设立生理情况对照组,以便更好地比较出治疗处理的效果。
陈曦王楚怀丰岩清汤其强谢秋幼梁崎梁秀龄
关键词:肝疾病小鼠动物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19名青年男性志愿者被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和无运动训练的对照组(CON)。HIT组参加持续2周,每周3次,共6次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平板训练。MCT组参加2周,每周3次,共6次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平板训练。训练前后3天各进行一次极量运动试验,比较前后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HIT组训练后完成运动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增加,运动耐量由运动前的(14.1±1.7)METs增加至运动训练后的(15.0±1.3)METs(P<0.05);训练后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CMT组训练后完成运动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增加(P<0.05),但运动耐量增加无显著性。结论: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其效果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
梁崎焦睿江沁王于领陈艺莉伍贵富刘鹏丁建新
关键词:运动耐量代谢当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