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6032)

作品数:6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宁修仁蔡昱明朱根海刘诚刚刘子琳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浮游植物
  • 4篇夏季
  • 4篇初级生产力
  • 2篇大洋
  • 2篇叶绿素A
  • 2篇现存量
  • 2篇粒级结构
  • 2篇邻近海域
  • 2篇南大洋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海域
  • 2篇浮游
  • 2篇浮游生物
  • 1篇氧化碳
  • 1篇英文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类
  • 1篇生态学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蔡昱明
  • 6篇宁修仁
  • 5篇朱根海
  • 4篇刘子琳
  • 3篇刘诚刚
  • 1篇王小谷
  • 1篇孙军
  • 1篇史君贤
  • 1篇曹建平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极地研究
  • 1篇Acta B...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a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Prydz Bay and its north sea area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2003年
The investigation of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a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were carried out in three longitudinal sections (63°-69°12′S, 70°30′E, 73°E and 75(30′E) at December 18 -26, 1998 and January 12 -18, 1999 in Prydz Bay and its north sea area, Antarct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rfac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were 0.16 - 3.99 μg dm -3. The high values of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 more than 3.5 μg dm -3 ) were in Prydz Bay and in the west Ladies Bank. The averag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t sub-surface layer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surface layer; its concentration at the deeper layers of 50 m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that at 200 m depth was only 0.01 -0.95 μg dm-3. The results of size-fractionated chlorophyll a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tplanktion to total chlorophyll a was 56% , those of the nanoplankton and the picoplankton were 24% and 20% respectively in the surveyed area. The potential primary productivity at the euphotic zone in the surveyed area was 0. 11 - 11.67 mgC m-3 h -1 and average value was 2.00 ±2.80 mgC m-3h-1. The in-situ productivity in the bay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was higher and that in the deep-sea area was lower. The assimilation number of ted primary productivity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tplanktion to total productivity was 58% , those of the nanoplankton and the picoplankton were 26% and 16% respectively. The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was 1. 6 + 103 - 164. 8 + 103 cell dm-3 in the surface water.
刘子琳陈忠元
关键词:浮游植物植物种类夏季
1999/2000年夏季环南极表层海水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被引量:18
2000年
中国第 1 6次南极考察期间 ,作者随雪龙船于 1 999年 1 1月 2 2日至 2 0 0 0年 1月 1 8日从澳洲西南部到达东南极普里兹湾 ,后经南印度洋 -南大西洋 -德雷克海峡 -南大西洋 -南印度洋返回普里兹湾。航渡中定时采集表层海水 ,进行水温、盐度、营养盐、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光合作用速率的现场观测 ,研究环绕南极海域表层水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大洋表层水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南极辐合带以南的南极水营养盐浓度高于亚南极水和亚热带水。叶绿素 a浓度与营养物质的分布趋势一致 ,南极水、亚南极水和亚热带水的平均叶绿素 a浓度分别为 1 .77、1 .40和 0 .2 1 μg/dm3。在环绕南极的大洋中 ,南大西洋海域营养物质丰富 ,海水最为肥沃 ,叶绿素 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高于南印度洋和德雷克海峡。在短期往返东南极 -西南极 -东南极的航渡观测中 ,由于南极夏季水温的升高 ,陆缘冰融化 ,冰藻释放 ,长城湾至普里兹湾的西 -东向航渡中观测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 a浓度和光合作用同化数分别比普里兹湾至长城湾的东 -西向航渡中高 1 45%、1 1 3%、68%和 1 8%。与 1 0年前的观测结果比较 ,南大西洋仍为高生物量和高生产力海区 ;1 999/2 0 0
刘子琳宁修仁蔡昱明刘诚刚朱根海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洋生态学浮游生物
1998/1999年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英文)被引量:7
2003年
中国第 1 5次南大洋考察从普里兹湾邻近海域获得 2 5个测站的浮游植物样品 ,主要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浮游植物有 5门 1 6科 2 1属 48种 (变种和变型 ) ,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 2 2 .46× 1 0 3个 /dm3,其中以硅藻类占优势 (84.51 % )。浮游植物分布以近海岸陆架区的细胞密度最高 (4 6 .0 3× 1 0 3个 /dm3) ,其次为陆坡 (4 .40× 1 0 3个 /dm3) ,深海区最低 (3.34× 1 0 3个 /dm3)。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 0 .1 6~ 3.99μg/dm3,普里兹湾内和湾西部四女士浅滩海域浓度在 3.5μg/dm3以上 ;平面分布趋势浓度从湾内向西北方向递减 ,深海区浓度在 0 .5μg/dm3以下。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的短拟脆杆藻 (Fragilariopsiscurta)。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密集区位于 0~ 50m水层 ,1 0 0m或 1 0 0m以下水层随深度的增加而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2 0 0m水层稀少或未见。其密集区位于普里兹湾近岸陆架区 ,而陆坡及深海区细胞密度显著减少。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值同样分布在 2 5m或 50m层 ,50m以下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 0 0m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范围为 0 .0 1~ 0 .95μg/dm3。粒径分级叶绿素a浓度以微小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优势 (56 % ) ,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2 4% ,微微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占 2 0 %。经回?
朱根海宁修仁蔡昱明刘子琳
关键词:浮游植物
1999/2000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湾口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被引量:20
2001年
20 0 0年 1月 1 9日至 2 7日在 70°3 0′E- 75°3 0′E,6 2°S以南的南极普里兹湾近岸陆架区的陆隆向深海区设三条纵断面进行浮游生物现存量、真光层深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现场观测。并在冰间湖站 - 1 2进行连续昼夜观测。结果表明 ,观测海区叶绿素 a浓度高值位于近岸海湾、冰间湖和测区中部的陆坡区 ;陆坡中部站 - 6和 - 8,0 - 5 0 m的浅水层为叶绿素 a高值区 (2 .1 6- 5 .0 8μg/dm3 )。各测站平均叶绿素 a浓度 2 5 m次表层 (1 .49± 1 .6 1 μg/dm3 )高于表层 (1 .1 4±1 .1 9μg/dm3 ) ,5 0 m以下更深层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 0 0 m层叶绿素 a浓度仅 0 .0 3±0 .0 2μg/dm3 。昼夜观测结果表明表层叶绿素 a浓度在南极夏季的午后出现最大值 ,晨间出现最小值 ;2 5 m以浅水层的叶绿素 a浓度明显高于深层水 ,与封冰消融冰藻的释放有关。测区真光层潜在初级生产力为 0 .76 - 1 2 .5 9mg C/(m3· h) ,平均值为 4.0 1± 4.0 7mg C/(m3· h) ;海湾和陆架区现场生产力均超过 1 .5 g C/(m2 · d) ,陆坡、深海区约 0 .5 g C/(m2 · d)。高生产力位于高生物量的近岸海湾、陆架冰间湖区。光合作用同化数在 0 .88- 3 .1 0 mg C/(mg Chla· h)。表层叶绿素a浓度与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呈紧密相关 (Y=0 .0 5
刘子琳蔡昱明宁修仁刘诚刚朱根海王小谷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二氧化碳浮游生物光合作用
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和新生产力研究被引量:35
2004年
2002年1~2月,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北部海区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优势种类组成、细胞丰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观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湾内及湾口陆架区,并且远高于陆坡和深海区.湾内和湾口陆架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1mg/m3,平均为(2 34±0 85)mg/m3,而陆坡区和深海区平均只有(0 19±0 14)和(0 15±0 05)mg/m3.湾内和陆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355 8±192 1)mg/(m2·d)]高于陆坡区[(82 0±20 8)mg/(m2·d)]和深海区[(100 5±83 4)mg/(m2·d)].在陆坡和深海区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以微微型浮游生物(<2μm)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分别为49 6%和46 2%),湾内和陆架区则以小型浮游生物(为20~280μm)的贡献为主(66 2%).在湾内和湾口陆架区同时具有较高的新生产力和再生生产力.
刘诚刚宁修仁孙军蔡昱明曹建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南大洋
1999/2000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湾口区浮游植物的研究
2000年1月19日至 27日在 70°30’E~75°30’E, 62°~69°S的普里兹湾近岸陆架区的陆隆向深海区设三条纵断面20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其中,在第Ⅲ-1、Ⅲ-9、Ⅲ-14三站进行昼夜连续观察。并同步...
朱根海宁修仁刘子琳蔡昱明
文献传递
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和新生产力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报道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海域对细胞丰度、优势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新生产力及其环境制约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陆架区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生产力均较高,大陆坡和深海区明显降低;营养盐浓度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则有相反的分布趋势.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受水体的垂直稳定度、浮游动物摄食、水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对调查海区叶绿素a的贡献,小型浮游生物为52.2%,微型为29.4%,微微型为18.4%;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小型为52.4%,微型为28.7%,微微型为18.9%.研究海区的平均新生产力和f比分别为230.6mg/(m2·d)和0.43.
蔡昱明宁修仁朱根海史君贤
关键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南大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