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07B045z)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祁莉何金海蒋艳蓉张祖强陈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气温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热带
  • 1篇涡旋
  • 1篇涡旋对
  • 1篇西太平洋
  • 1篇西太平洋副热...
  • 1篇降水
  • 1篇副热带
  • 1篇副热带高压
  • 1篇春季

机构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常州市气象局

作者

  • 2篇何金海
  • 2篇祁莉
  • 1篇陈桦
  • 1篇张祖强
  • 1篇蒋艳蓉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维持机制初探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通过对1979~2005年5~10月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156个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7.82%的双脊线过程的出现是因为南侧新生一脊线,而且有明显的"季节锁相",即其发生频数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有两个峰值.历年过程中最典型的"南生南存型"双脊线过程的合成分析表明该类双脊线过程形成、维持和消失与副高南侧外围东风波系统自东南向西北传播发展密切相关.500hPa距平环流演变显示北侧脊线的减弱消失符合气候规律,东风波槽前的异常气旋仅影响副高北侧脊线位置;而东风波槽后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南侧脊线异常发展与维持,造成该类双脊线过程结束后副高异常偏南.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风波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副高区域垂直运动分布.这一方面改变了经向风的分布,使500hPa副高南侧脊线区域地转涡度平流项发展;另一方面引起非绝热加热垂直分布不均匀,在两脊线之间诱生一异常气旋性环流,在南侧脊线区生成异常反气旋环流.因此,东风波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可能会造成副高的不连续南退,这对副高预报有一定预示作用.
祁莉张祖强何金海陈桦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春季青藏高原绕流作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受青藏高原地形影响,低层西风气流在高原西侧分支,从南北两侧绕流,于高原东侧汇合,在其边缘附近形成一正一负2个对称的涡旋(下称"涡旋对")。文中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51—2004年再分析资料,研究发现涡旋对在700hPa上最明显。将700hPa正、负涡旋对平均涡度之差定义为春季绕流指数,可以定量地表征高原绕流作用强弱。研究还发现,1951—2004年春季绕流指数存在准18a、准10a、准4a的周期振荡,春季绕流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高原绕流作用的强弱。利用全国160站1951—2004年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春季绕流作用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发现,强高原绕流作用不仅有利于中高纬冷空气向中国北方输送,使西北、东北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偏低,而且也有利于冷空气绕高原南下,使江淮部分地区春季气温也偏低;同时也有利于高原东南侧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及江南地区输送,偏南暖湿气流和偏北冷干气流在32°N附近辐合偏强,有利于江淮地区春季降水偏多。此外,春季绕流指数对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夏季气温具有指示意义,当春季绕流指数偏强(弱)时,同年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夏季气温偏低(高)。
蒋艳蓉何金海祁莉
关键词:涡旋对降水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