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02A213071)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邬子林佘守章许立新周志飞郑彬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靶控
  • 4篇靶控输注
  • 3篇右美托咪啶
  • 3篇镇痛
  • 2篇右旋美托咪啶
  • 2篇镇痛效果
  • 2篇疼痛
  • 2篇疼痛刺激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释放
  • 1篇药物释放系统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术后
  • 1篇年龄
  • 1篇年龄因素

机构

  • 6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佘守章
  • 6篇邬子林
  • 5篇周志飞
  • 5篇许立新
  • 2篇郑彬
  • 1篇吕婧
  • 1篇刘湘玉
  • 1篇邓瑞华
  • 1篇郭小花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旋美托咪啶对左旋布比卡因妇科手术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左旋布比卡因妇科手术腰段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子宫肌瘤手术(ASAⅠ~Ⅱ级)60例,随机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右旋美托咪啶硬膜外麻醉组(LD组)。L组常规消毒穿刺后硬膜外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5 mL+生理盐水2 mL,LD组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5 mL+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2 mL)。记录年龄、身高、体重、ASA级、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液量等一般情况;评估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监测和记录硬膜外给药前(0)、硬膜外给药后5、10、20、30和60 min MAP、HR、SpO2和BIS值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寒战等不良反应;从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度和牵拉反应3方面评估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大于L组(P<0.01),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L组(P<0.05),20和30 min最大运动阻滞评分高于L组(P<0.05)。与L组比较,LD组疼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降低(P<0.01)。与基础值比较,L组和LD组BIS值于20 min后降低(P<0.05,P<0.01),LD组BIS值于20 min后低于L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L组和LD组MAP分别于硬膜外注药后20和10min时降低(P<0.05,P<0.01),LD组HR于硬膜外注药10 min后降低(P<0.05);与L组比较,LD组MAP和HR于硬膜外注药10 min后降低(P<0.05)。LD组寒战发生例次低于L组(P<0.01)。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运动阻滞和镇痛作用增强,麻醉效果更加完善。
邬子林周志飞郑彬许立新佘守章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酰胺类左旋布比卡因麻醉硬膜外
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机械性疼痛刺激镇痛效果的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对志愿者机械性疼痛刺激的镇痛效果。方法下肢择期骨科手术须行腰硬联合麻醉健康志愿者30名(ASAI级),随机分为D组(实验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固定15 min后,D组志愿者接受手持式电子von Frey 150 g vFFs垂直刺激志愿者左手心及VAS评分,随后以初始血浆靶浓度(0.6 ng/ml)靶控输注DEX,持续输注稳定20 min后再次以150g vFFs刺激志愿者左手心及唤醒VAS评分。如果主诉无痛或唤之不醒,则该浓度梯度VAS评分为0,如果主诉疼痛并VAS>10 mm后,以0.3 ng/ml为梯度增加靶浓度重复上述实验,每个测试靶浓度至少持续稳定输注20 min,直至靶浓度递增至2.1 ng/ml共6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6 ng/ml(T1)、0.9 ng/ml(T2)、1.2 ng/ml(T3)、1.5 ng/ml(T4)、1.8 ng/ml(T5)和2.1 ng/ml(T6),C组(对照组)以相同模式靶控输注生理盐水及对应浓度梯度进行VAS评分,同时记录MAP、HR、SpO2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警觉/镇静(OAA/S)评分,必要时干预处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机械性疼痛VAS评分基础值相似,D组VAS评分随着浓度梯度增加逐渐下降(p<0.05),C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基础值比较,D组靶控输注初始剂量后BIS值、MAP和HR下降,随着浓度梯度增加分别逐渐下降21.3%~58.1%、21.1%~46.7%和12.3%~38.3%,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也逐渐下降(p<0.05),C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志愿者SpO2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镇静随着血浆靶控输注浓度递增而加深,高浓度右旋美托咪啶对机械性疼痛刺激具有明显镇痛效应,但低血压和心率过缓的风险增加。
邬子林郭小花郑彬佘守章许立新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镇痛
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5
2011年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后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启动PCA时分别以0.2μg(/kg·h)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至PCA结束。记录两组自觉伤口疼痛PCA启动时(0)、4、8、12、24 h时VAS评分、芬太尼累积用量、Ramsay评分等;记录术后镇痛24 h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试验组PCA后各时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amsay镇静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 h和24 h芬太尼累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减少21.4%。试验组PCA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率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PCA模式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邬子林周志飞许立新佘守章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芬太尼
年龄因素对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患者意识消失量效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评价年龄因素对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患者意识消失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脊椎.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I或Ⅱ级。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Y组,18~55岁)和老年组(O组,65—85岁),每组30例,每组按右美托咪啶靶浓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6例。Y1-5组右美托咪啶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54、0.64、0.76、0.90、1.07ng/ml;O1-5右美托咪啶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36、0.42、0.51、0.60、0.71ng/ml,以警觉/镇静评分≤2分和睫毛反射消失作为意识消失标准。记录30min内每组患者意识消失的例数及其对应靶浓度,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两组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95%有效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O组右美托咪啶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及其95%CI为0.478(0.424—0:536)ng/ml,EC50及其95%CI为0.641(0.567~0.816)ng/ml,Y组右美托咪啶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及其95%CI为0.738(0.657—0.827)ng/ml,EC95及其95%CI为0.990(0.874~1.26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老年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和EC95均低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对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更敏感。
周志飞邬子林佘守章许立新吕婧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药物释放系统
右美托咪啶对机械性疼痛刺激的镇痛有效浓度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测定右美托咪啶对志愿者机械性疼痛刺激的镇痛有效浓度.方法:征集健康志愿者50名(ASA-I级)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例,并接受机械性疼痛刺激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分别以血浆靶浓度(0.9 ng/ml、1.04 ng/ml、1.2 ng/mi、1.39 ng/ml和1.6 ng/ml)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于靶控输注后5min (T1)、10min (T2)、15min (T3)、20min (T4)和30min (T5)等时点唤醒VAS评分,若唤醒困难或任何时间点VAS <10 mm为镇痛有效,并记录为阳性,并于相应时间点记录BIS值、HR、MAP和SpO2.采用概率单位法(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的浓度-效应曲线方程及其痛觉消失的EC50和EC95.结果:五组间随着靶浓度增加和时间推移,BIS值逐步下降,痛觉消失发生率逐渐上升(P<0.05).痛觉消失的EC50、EC9s分别为1.162(1.063~1.267) ng/ml和1.572(1.402~2.075) ng/ml.与基础值比较,各组MAP、HR于靶控输注10min时后开始逐渐下降(P<0.05).结论:DEX对机械性疼痛刺激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EC50、EC95分别为1.162 ng/ml和1.572 ng/ml,合并血压和心率下降.
邬子林周志飞邓瑞华刘湘玉佘守章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镇痛
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意识消失时浓度效应关系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定(Dex)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意识消失时浓度效应关系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者共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KD组,每组30例,每组按Dex靶控浓度的不同随机分为5个亚组(n=6),D组(D1~D5)浓度分别为0.54、0.64、0.76、0.90和1.07 ng/mL;KD组(KD1~KD5)浓度分别是0.30、0.37、0.46、0.57和0.70 ng/mL。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睫毛反射;以呼之不应(OAA/S评分≤2)和睫毛反射消失作为意识消失指标,观察和记录30 min内每组及其亚组患者意识消失的例数及其对应靶浓度,采用概率单位法(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的浓度-效应曲线方程及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95%有效浓度(EC95)。结果 D组和KD组中各亚组间随着时间推移和亚组间随着靶浓度增加,意识消失率逐渐上升,BIS值逐渐下降(P<0.05);KD组EC50(0.445 ng/mL)和EC95(0.603 ng/mL)显著低于D组EC50(0.738 ng/mL)和EC95(0.990 ng/mL),KD组量效曲线相对D组平行且左移;与基础值比较,两组第3、4、5亚组15 min后MAP逐渐下降(P<0.05),D组第3、4、5亚组5 min后HR逐渐下降,第1、2亚组10 min后HR下降(P<0.05),KD组第3、4、5亚组于20~30 min HR下降明显(P<0.05)。SpO2不同时间SpO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Dex靶控输注血浆浓度增加,镇静深度增加,小剂量氯胺酮能够降低Dex意识消失所需的靶浓度,增强其镇静效果。
邬子林周志飞佘守章许立新
关键词:靶控输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