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302)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胡薇冯正徐斌石锋朱慧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吸虫
  • 2篇蛋白
  • 2篇血吸虫
  • 2篇亚基
  • 2篇日本血吸虫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学
  • 2篇抗原
  • 2篇克隆
  • 2篇华支睾吸虫
  • 2篇基因
  • 2篇棘球蚴
  • 2篇甘氨酸
  • 2篇氨酸
  • 2篇苯并咪唑类药...
  • 2篇ELISA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多房棘球绦虫
  • 1篇亚基基因
  • 1篇药动学

机构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韦恩州立大学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新疆疾病预防...

作者

  • 3篇徐斌
  • 3篇冯正
  • 3篇胡薇
  • 2篇张鸿满
  • 2篇程娜
  • 2篇包意芳
  • 2篇周岩
  • 2篇汪俊云
  • 2篇陶奕
  • 2篇刘丛珊
  • 2篇姜斌
  • 2篇许学年
  • 2篇杨玥涛
  • 2篇高春花
  • 2篇黎学铭
  • 2篇朱慧慧
  • 2篇张皓冰
  • 2篇石锋
  • 1篇冯宇
  • 1篇李凡

传媒

  • 4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基因的克隆 表达及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SjTollip)基因,并研究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各虫期的转录表达情况。方法从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挑出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组氨酸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制备日本血吸虫各虫期阶段总RNA和重组SjTollip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的免疫兔血清,利用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SjTollip基因在日本血吸虫各期转录表达的差异及重组SjTollip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jTollip/pET-28a,诱导获得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不可溶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00,与预测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SjTollip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虫期转录特异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尾蚴和雄虫中转录水平较低。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在虫卵、尾蚴、童虫、雄虫、雌虫各发育阶段都检测到该蛋白,但童虫和雌虫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SjTollip基因在日本血吸虫各发育阶段转录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其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及诊断靶点。
王晓娜徐斌冯正王小宁胡薇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克隆
蓝氏贾第鞭毛虫粪样刮片标本复合三色染色法的初建
2011年
目的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患者粪样刮片标本的复合三色染色方法。方法用聚乙烯醇固定液替代传统三色染色法中的肖氏固定液,并与病理切片Masson三色染色法相结合,对现场收集的粪样刮片标本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轮廓与内部结构清晰,着色较为丰富。结论复合三色染色法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标本的染色保存。
郭俭陈家旭陈韶红田利光蔡玉春张永年李浩童小妹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
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在4种油性分散介质中的溶解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丙氧咪唑,芬苯达唑和氟苯达唑)分别在4种油性分散介质中的溶解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溶解度。结果在分散介质油酸、油酸油醇脂、油酸乙酯、大豆油和水中,阿苯达唑的溶解度分别为(3414±38)、(72.5±2.9)、(57.2±4.4)、(139±8)和(0.63±0.04)μg/mL;丙氧咪唑的溶解度分别为:(3774±106)、(86.7±5.2)、(62.7±7.4)、(10.7±0.5)和(1.4±0.1)μg/mL;芬苯达唑的溶解度分别为:(1790±47)、(258±17)、(376±36)、(197.2±1.9)和(11.4±0.3)μg/mL;氟苯达唑的溶解度分别为:(427±32)、(16.9±0.1)、(26.4±2.3)、(5.8±0.4)和(0.04±0.00)μg/mL。结论 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在油酸中的溶解度远较其他油相的为高。
姜斌张皓冰刘丛珊陶奕
关键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芬苯达唑溶解度
华支睾吸虫富甘氨酸2a类抗原Cs4重组蛋白的免疫学特性与定位
2011年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富甘氨酸2a(glycine rich antigen 2a,GRA2a)类抗原Cs4重组蛋白(rCs4)进行免疫学特性分析,并对GRA2a类抗原进行组织定位。方法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印迹)分析rCs4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混合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并分析GRA2a类抗原的分泌性。应用ELISA法检测rCs4免疫小鼠血清中抗rCs4特异性IgG水平,并动态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兔0~44周的血清中抗rCs4特异性IgG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华支睾吸虫GRA2a类抗原进行组织定位。结果纯化的rCs4可被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混合血清识别。rCs4单抗(mAbCs4—31)与华支睾吸虫排泄分泌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在相对分子质量(Mr)26000与55000之间分别有13、15个反应条带,均呈阶梯状分布。ELISA检测rCs4免疫小鼠抗rcs4和ESA的IgG效价均达1:64000,感染兔的抗rCs4特异性抗体平均水平自感染第4周开始上升,于第6周达到高峰,此后逐步递减,至第20周已呈较低水平。IFA检测发现GRA2a类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表皮。结论Cs4蛋白是华支睾吸虫在感染早期的分泌型蛋白,具较好的抗原性。GRA2a类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表皮。
程娜许学年张鸿满周岩谭裕光包意芳张陆娟徐斌江河黎学铭冯正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分泌蛋白
甘肃省藏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调查及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10个藏区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6月在甘肃省10个藏族自治州(县)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县共抽取16个行政村。采用B超扫描的方法,开展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应用SPSS 20.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患病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抽样检查37 815人,所有调查点均发现棘球蚴病例;以县为单位的人群患病检出率为0.05%~1.59%,平均0.59%(224/37 815);患病检出率大于1%的县分别为夏河县1.59%(64/4 019)、玛曲县1.37%(44/3 206)、肃南县1.20%(60/5 000)。总人群男性患病检出率为0.53%(108/20 276)、女性患病检出率为0.66%(116/17 53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7,P>0.05),但藏族女性(0.71%,93/13 146)和男性(0.46%,73/15 709)患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5)。不同年龄组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6,P<0.05),其中20~岁组最低,为0.28%(19/6 687),80~岁组最高,为2.41%(4/166),患病检出率曲线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高趋势。不同民族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回族患病检出率最高,为0.92%(5/546)。不同职业人群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45,P<0.05),其中商人患病检出率最高,为3.32%(2/62)。共发现细粒棘球蚴病223例,多房棘球蚴病1例,无混合感染病例。其中单脏器寄生占98.21%(220/224);累及肝脏占94.76%(217/229);单包囊占81.70%(183/224);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多包囊比例(28.57%,22/77)高于60岁以下组(12.93%,19/14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P<0.05)。结论甘肃省10个藏区县存在不同程度的细粒棘球蚴病流行,其中夏河县、玛曲县、肃南县流行严重。藏族女性、60岁以上者、商人是该病的重点干预人群。
王东冯宇李凡格鹏飞张颋胡薇梁虹杨国兵余大为杨成明杨俊克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藏族自治州
华支睾吸虫特异性富甘氨酸2a类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诊断价值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采取免疫学方法筛选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寻找新的抗原基因。方法使用华支睾吸虫病人混合血清以及华支睾吸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小鼠血清,分别免疫学筛选华支睾吸虫成虫λZAP cDNA表达文库;将阳性噬菌体克隆、测序以及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将目的基因的编码区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采用制备不带N端融合标签的天然蛋白的策略表达融合蛋白,使用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Ni-NTA树脂)纯化融合蛋白;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共检测35例华支睾吸虫虫卵粪检阳性血清,36例正常人血清,15例日本血吸虫、15例卫氏并殖吸虫和13例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学诊断价值。结果发现华支睾吸虫特异性富甘氨酸2a(GRA2a)类抗原基因家族,将其中的Cs4抗原基因植入重组表达质粒pET28a(+)的NcoI位点,成功实现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纯化得到可溶性重组蛋白。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该ELISA法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7.2%,总符合率为88.7%;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病人血清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7%、6.7%和7.7%。经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华支睾吸虫GRA2a类抗原是迄今为止尚未进行功能研究的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原。结论发现华支睾吸虫GRA2a类抗原基因家族;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出可溶性重组蛋白;该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学诊断价值。
许学年周岩张鸿满包意芳徐斌欧阳颐程娜黎学铭冯正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免疫学筛选原核表达ELISA
棘球绦虫乳酸脱氢酶A和B的克隆表达及酶学特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克隆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目的基因并表达其目的蛋白,对棘球绦虫不同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进行荧光定位,此外,确定乳酸脱氢酶酶促反应的最适反...
闫帅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酶学特性
5种抗原检测囊型包虫病血清学评价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细粒棘球蚴纯化囊液粗抗原、天然抗原B(nAgB)及其3个重组亚基检测囊型包虫病的效能。方法从新疆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获得编码AgB8/1、AgB8/2和AgB8/3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GEX-3X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重组蛋白rAgB8/1、rAgB8/2、rAgB8/3;羊细粒棘球蚴囊液经透析沉淀获得纯化囊液粗抗原(HCF)、此纯化囊液粗抗原经煮沸离心弃沉淀得到天然抗原B。用制备的5种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以ELISA法检测囊型包虫病人及其它寄生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样中抗体。结果 HCF、nAgB、rAgB8/1、rAgB8/2和rAgB8/3应用于ELISA法检测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敏感度依次为90.8%(79/87),87.4%(76/87),67.8%(59/87),78.2%(68/87)和59.8%(52/87);特异度依次为96.0%,96.0%,96.0%,98.0%和97.0%。纯化HCF、nAgB、rAgB8/1、rAgB8/2和rAgB8/3的诊断效能分别为93.5%,91.9%,82.8%,88.7%和79.6%。纯化HCF和nAgB检测的敏感度高于rAgB8/1、rAgB8/2和rAgB8/3(P<0.05);rAgB8/2检测的敏感度高于rAgB8/1和rAgB8/3(P<0.05);5种抗原检测的特异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然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囊型包虫病的效能总体优于重组抗原。
高春花汪俊云杨玥涛石锋朱慧慧焦伟
关键词:囊型包虫病ELISA
日本血吸虫组蛋白基因家族分子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组蛋白的基因家族进化方面人手,对其基因家族的分子系统发育、共线性关系和基因倍增模式进行分析. 方法 下载3种主要致病血吸虫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及外源物种基因序列,经Blastp软件比对找出组蛋白各家族基因序列,经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选择压力指数(Ka/Ks).使用基因序列与基因组比对并定位,分析同源基因的共线性关系. 结果 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共包含组蛋白基因38条,分为5个子家族,分布在25个scaffold上.通过进化树分析共检测到基因倍增事件34次,推定基因丢失事件17次,其中H3和H4的倍增早在血吸虫物种形成之前已经完成.日本血吸虫组蛋白的倍增机制主要是DNA复制性转座,使得组蛋白在进化保守的同时还出现了更特异性的分化,从而携带更多组蛋白密码或其他修饰信息以应对较复杂的生命周期. 结论 日本血吸虫的组蛋白各子家族多数倍增事件发生在从血吸虫亚洲起源后到进入非洲分化出曼氏血吸虫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表明基因倍增是血吸虫应对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日本血吸虫的组蛋白倍增完全来自于DNA序列的复制性转座,且净化选择占主导因素,表明增强适应性的功能分化是基因进化最主要的驱动力.
沈海默郑琪胡薇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组蛋白进化分析基因倍增
我国细粒棘球蚴新疆分离株AgB亚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我国细粒棘球蚴新疆分离株AgB亚基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遗传变异性分析。方法根据参考文献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新疆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节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人TA载体中测序。用Bioedit分析软件和Blastn和clusterW2等在线分析系统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从细粒棘球蚴中克隆获得AgB抗原的3个亚单位基因,经测序确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3个亚单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43%~6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0%~42%。结论EgAgB的亚单位基因变异性较大。
高春花崔刚汪俊云王勇杨玥涛石锋朱慧慧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基因克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