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101248)

作品数:5 被引量:195H指数:5
相关作者:许勇泉尹军峰陈建新陈根生刘盼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滋味
  • 2篇电子舌
  • 2篇绿茶
  • 1篇饮料
  • 1篇有机酸
  • 1篇涩味
  • 1篇气质联用
  • 1篇青绿
  • 1篇乌龙茶
  • 1篇香气
  • 1篇香气成分
  • 1篇浸出
  • 1篇浸出特性
  • 1篇苦涩味
  • 1篇苦味
  • 1篇化学组分
  • 1篇烘青
  • 1篇烘青绿茶
  • 1篇茶汤
  • 1篇茶叶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杭州职业技术...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浙江茗皇天然...

作者

  • 6篇尹军峰
  • 6篇许勇泉
  • 4篇汪芳
  • 4篇陈根生
  • 3篇陈建新
  • 3篇刘平
  • 3篇刘盼盼
  • 2篇袁海波
  • 2篇张英娜
  • 1篇唐平
  • 1篇刘栩
  • 1篇江用文
  • 1篇刘东红
  • 1篇邓余良
  • 1篇钟小玉
  • 1篇刘阳

传媒

  • 3篇茶叶科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被引量:45
2015年
对烘青绿茶苦涩味量化分析及其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进行探讨。以不同嫩度烘青绿茶为原料,采用量化感官分析方法及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茶汤滋味分属性(包括苦味、涩味、鲜味和醇味等)和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烘青绿茶嫩度的下降,其茶汤苦味、涩味和鲜爽味强度呈下降趋势,整体滋味品质也显著下降。通过分析茶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滋味Dot值,发现烘青绿茶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是EGCG和咖啡碱;而涩味的主要贡献物是儿茶素和黄酮苷,其中儿茶素以EGCG为主,包括EGC和ECG,黄酮苷以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为主,包括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glu)、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山柰酚-3-O-半乳糖苷(Kae-gala)、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山柰酚-3-O-葡萄糖苷(Kae-glu)等。Dot值分析表明氨基酸对烘青绿茶鲜爽味没有显著贡献。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烘青绿茶苦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为茶叶品质提升和滋味化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张英娜陈根生刘阳许勇泉汪芳陈建新尹军峰
关键词:烘青绿茶苦味涩味
茶叶中有机酸及其浸出特性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而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下降明显,第4叶的含量仅为一芽一叶的49.5℅;不同茶叶品种对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福鼎种的含量最低,黄金桂的含量最高;不同茶类间茶叶有机酸含量变化显著,依次为:红茶>乌龙茶>绿茶>普洱茶;另外有机酸的浸出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pH值的提高却呈减少趋势。
刘盼盼钟小玉许勇泉陈根生尹军峰刘平
关键词:茶叶有机酸浸出特性
茶汤回甘滋味及其电子舌应用分析研究
本文分析了不同茶汤样品的苦味及回甘滋味强度,及其与茶汤风味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并采用电子舌进行茶汤滋味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汤样品的苦味及回甘滋味强度具有明显区别,茶汤回甘滋味强度与苦味强度具有显著正相关;茶...
许勇泉刘栩刘平陈根生汪芳袁海波尹军峰
关键词:茶汤电子舌
文献传递
电子舌在茶饮料分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检验电子舌在茶饮料应用分析方面的能力,应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传感器型电子舌对中国市场上已有的51种茶饮料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结合判别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结合判别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将不同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pH值(pH<4.0、p H 4~6、p H>6.0)、糖度(含糖、无糖)、咖啡因含量(caffeine<30 mg/L、30 mg/L^70 mg/L、>70 mg/L)进行分类;电子舌结合回归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建立茶多酚等风味化学成分的回归方程式。采用次年茶饮料样品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准确率相对较高,说明该判别模型判别效果较好。
唐平许勇泉汪芳刘平尹军峰刘东红
关键词:茶饮料电子舌
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42
2016年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南部(闽南)、北部(闽北)及广东和台湾等地,不同产区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特征。本文选取不同产区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用专家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含氮化合物等,但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反-橙花叔醇(40.96%)与α-法尼烯(20.00%)是台湾高山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46.22%)、吲哚(15.20%)和α-法尼烯(23.01%)是闽南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13.51%)、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11.87%)和紫罗酮类物质(5.26%)是闽北水仙的主要香气成分;而反-橙花叔醇(31.43%)和吲哚(35.83%)是广东乌叶单枞的主要香气成分。本文还分析比较了不同做青程度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同时探讨了香气成分含量与乌龙茶香气品质间的关系。
嵇伟彬刘盼盼许勇泉江用文陈建新尹军峰
关键词:乌龙茶香气成分气质联用
绿茶滋味量化及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9
2014年
对绿茶滋味做分属性量化分析,探讨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以不同鲜叶原料、不同加工工艺的绿茶为代表,以茶叶中的谷氨酸钠、葡萄糖、咖啡碱和儿茶素EGCG等呈味单体作为标准滋味化学物质,建立鲜味、甜味、苦味和涩味等滋味分属性标准曲线。基于此标准曲线对茶汤滋味分属性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茶汤化学组分与滋味分属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香气和感官总分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汤整体滋味品质与鲜味和苦味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鲜味与甜味、苦味与涩味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鲜味与苦味和涩味、甜味与苦味和涩味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EGCG、EGC、ECG及儿茶素总量)、苯丙氨酸含量都与苦味、涩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鲜味呈显著负相关;茶汤中总糖含量与甜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茶汤中谷氨酸含量与鲜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苦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实现了对茶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为茶叶分等分级和茶汤滋味化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刘盼盼邓余良尹军峰张英娜陈根生汪芳陈建新袁海波许勇泉
关键词:绿茶滋味化学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