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8-D-2)

作品数:11 被引量:193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敏国旭丹马雨洁刘航徐变娜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血糖
  • 5篇荞麦
  • 5篇苦荞
  • 4篇淀粉
  • 4篇血糖生成指数
  • 3篇血糖负荷
  • 3篇糖负荷
  • 3篇理化性
  • 3篇理化性质
  • 3篇超声波
  • 2篇多糖
  • 2篇响应面
  • 2篇小鼠
  • 2篇苦荞麦
  • 1篇代谢物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炎症
  • 1篇燕麦
  • 1篇氧化应激
  • 1篇生物菌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北京农学院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会

作者

  • 5篇刘航
  • 5篇王敏
  • 4篇国旭丹
  • 4篇马雨洁
  • 3篇张文青
  • 3篇陕方
  • 3篇刘娟
  • 3篇马挺军
  • 3篇徐变娜
  • 2篇郭丽娜
  • 2篇贾昌喜
  • 2篇安阳
  • 2篇徐元元
  • 1篇刘保林
  • 1篇李红梅
  • 1篇周裔彬
  • 1篇郝丹丹
  • 1篇王居伟
  • 1篇张燕莉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荞淀粉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以苦荞粉为原料,用0.3%碱液和石油醚处理样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苦荞粉超声波辅助清除黄酮工艺,研究苦荞淀粉的实验室制备方法。通过DSC、SEM、XRD和RVA-3等仪器分析淀粉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淀粉最佳黄酮清除工艺是:超声波提取温度59.7℃、提取功率648W、料液比1∶23.5。此时黄酮物质清除率率为90.02%。用此工艺制备的苦荞淀粉表面结构光滑、完整、无裂痕。其晶体结构是典型的A晶型,结晶度为29.89%,与谷物淀粉晶体结构特征吻合。糊化峰值黏度的RVU值为258.25,最终黏度的RVU值为389.58,样品糊化吸收热焓(ΔH)为10.2J/g。
刘航国旭丹马雨洁徐变娜王敏
关键词:超声波响应面理化性质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对慢性病的防治被引量:6
2014年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描述食物消化吸收速率、血糖应答的重要指标,是评价碳水化合物“质”的一个生理学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GI和血糖负荷(GL)知识宣教,并建议其选择低GI和GL食物的干预模式已获得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
刘娟张文青
关键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慢性病吸收速率食物消化
燕麦和荞麦加工食品血糖生成指数与血糖负荷测定被引量:10
2015年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均会对机体血糖造成影响,而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 Cindex,GI)和血糖负荷(glycemi Cload,GL)值则是反映该影响的生理指标。大量研究均证实低GI和低GL膳食干预对防治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应用国际认可的食物GI值标准化测定方法,对20种燕麦、荞麦加工食品GI和GL值进行测定,旨在填补目前食物GI和GL值数据库中燕麦、荞麦加工食品的数据空白,补充和完善燕麦荞麦加工食品营养学评价研究的数据,并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的膳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张文青陕方李红梅刘娟安阳郭丽娜
关键词: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燕麦荞麦加工食品
熟制荞麦面条抗氧化品质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以小麦挤压面条为对照,比较评价不同品种熟制荞麦面条(2种苦荞、3种甜荞)的抗氧化性能和体外淀粉模拟消化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甜荞(定边红花、榆荞4号、温莎)、苦荞(西农9940、西农9909)共5个品种的荞麦粉和小麦粉制作的熟化挤压面条为试材,采用NaNO2-Al(NO3)3测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两个抗氧化模型测定面条的抗氧化能力;同时采用酶解法测定面条的抗性淀粉含量;并通过模拟体外淀粉消化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制作总淀粉水解曲线,计算面条的血糖生成指数(EGI)。结果:荞麦面条的抗氧化品质显著优于小麦面条,其中荞麦面条的总黄酮含量在183.33~600.76mg/100g之间,苦荞面条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甜荞面条,以西农9909面条为最佳;荞麦面条的抗性淀粉含量在2.78%~6.07%之间;荞麦面条的EGI值均明显低于小麦面条,且受品种影响显著,其中定边红花、温莎、西农9909及西农9940面条的EGI<75,属于中等EGI值食品。结论:荞麦面条与小麦面条相比具有极高的抗氧化活性和较低的EGI值,且受品种影响显著,其中以西农9940品质最佳。荞麦面条可作为日常膳食摄入以起到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目的。
马雨洁刘航徐元元国旭丹王敏
关键词:荞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抗性淀粉
不同配方米饭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的测评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测定人造五谷米饭、粳米饭和二合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值,为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食物选择和食物搭配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在测定空腹血糖值后进食含有50 g糖类的葡萄糖粉和受试食物,并于进食后的2 h内的不同时间点测定血糖水平。根据相应公式计算GI和GL值。结果:粳米为高GI和中GL的食物,而五谷米饭和二合米饭均为低GI和低GL的食物。结论:五谷米饭和二合米饭具有较低的GI和GL值,食用后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娟郝丹丹安阳郭丽娜张文青
关键词: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
不同品种苦荞麦淀粉的主要理化性质被引量:18
2012年
研究了不同种类苦荞淀粉的性质。采用扫描电镜(SEM)拍摄了苦荞淀粉颗粒的形态;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X衍射图样及结晶结构;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3)对各个淀粉黏度进行了测定;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凝沉曲线等性质。
刘航徐元元马雨洁徐变娜王敏
关键词:苦荞麦淀粉理化性质
超高压提取苦荞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8
2011年
为获得超高压提取苦荞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描述提取的动力学过程,以压力、保压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为试验因子,苦荞黄酮得率为响应值,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根据Fick第一扩散定律,以所得数据为样本建立超高压提取苦荞黄酮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苦荞黄酮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压力>保压时间。确定超高压提取苦荞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88.1 MPa,保压时间8.09 min,乙醇体积分数95.31%,液料比19.82 mL.g-1,在此条件下苦荞黄酮得率为2.185%,优于传统的回流提取。
王居伟马挺军陕方贾昌喜
关键词:苦荞黄酮超高压动力学模型
超声波提取苦荞籽中多糖的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超声波法从苦荞籽中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超声功率对苦荞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含量在0.010 0~0.060 0 m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影响苦荞多糖得率因素的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方差分析表明,液料比对多糖提取影响显著,时间影响较显著。最终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苦荞籽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提取温度50℃,苦荞多糖得率为7.23%。
张燕莉马挺军周裔彬
关键词:苦荞多糖超声波
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麦多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研究被引量:55
2013年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多糖工艺,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探究苦荞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69(g/mL)、超声波提取温度61.05℃、超声波提取时间65.5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41%。苦荞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明显,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刘航国旭丹马雨洁徐变娜王敏
关键词:超声波响应面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被引量:26
2013年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减少ROS的过量生成并逆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发挥抑制内皮氧化应激的功能。PA刺激引起内皮细胞中IKKβ与NF-κB的活化并导致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下调IKKβ与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炎性反应的功能。因此,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预示含有槲皮素的植物原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可能与槲皮素代谢物抑制内皮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有关。
王敏刘保林国旭丹
关键词:槲皮素氧化应激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