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7B031507004)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余丹青周颖玲谭虹张莹黄美萍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惠州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综合征
  • 3篇临界病变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3篇病变
  • 3篇超声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超声
  • 2篇介入
  • 2篇介入干预
  • 2篇反应蛋白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顺应性
  • 1篇血压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惠州中心人民...

作者

  • 3篇周颖玲
  • 3篇余丹青
  • 2篇张莹
  • 2篇谭虹
  • 1篇李光
  • 1篇陈纪言
  • 1篇董豪坚
  • 1篇林曙光
  • 1篇关健
  • 1篇黄美萍
  • 1篇陈秋兰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大动脉顺应性及左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EH)患者大动脉顺应性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EH患者35例作为EH组,并选取性别、年龄、体重、类似于EH组的正常血压健康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升主动脉扩张度D和动脉僵硬度β值作为反映大动脉顺应性的参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作为左室肥厚的参数。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两组作比较研究。结果:EH组HOMA-IR及HOMA-β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H组升主动脉D值小于正常对照组,EH组升主动脉β、LVMI及RWT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H组患者HOMA-IR、HOMA-β与升主动脉D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HOMA-IR、HOMA-β与升主动脉β值及LVMI、RWT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H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大动脉顺应性及左室肥厚有明显相关性,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促进EH患者发生心血管重塑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健陈秋兰
关键词:高血压病大动脉顺应性左室肥厚胰岛素抵抗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界病变介入干预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5月28日至2008年3月26日因ACS入院,行冠脉造影(CAG)证实为临界病变(血管直径狭窄40%~70%)患者72例,根据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分为介入治疗组(n=42)和非介入治疗组(n=31)。所有入选患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药物治疗,并抽血检测MMP-9、hs-CRP。于入选后的第12个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并再次检测血浆MMP-9、hs-CRP。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介入治疗组hs-CRP高于非介入治疗组[(4.62±1.06)mg/Lvs.(3.48±0.70)mg/L,P=0.046],治疗12个月后,非介入治疗组与介入治疗组hs-CRP未见显著差异[(0.46±0.23)mg/Lvs.(0.39±0.07)mg/L,P>0.05]。治疗前介入治疗组MMP-9高于非介入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8±467)ng/Lvs.(2192±461)ng/L,P=0.512]。治疗12个月后,非介入治疗组MMP-9水平却高于介入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773±479)ng/Lvs.(1508±286)ng/L,P>0.05]。结论:尽管临界病变ACS患者介入治疗组初始hs-CRP、MMP-9水平更高,但两组随访12个月均无不良事件。介入治疗组较非介入治疗组hs-CRP、MMP-9水平降低更显著,提示对于不稳定状态的冠脉临界病变,早期介入干预可能获益更大。
张莹余丹青谭虹周颖玲
关键词: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HS-CRP
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31例行介入干预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测量该组患者支架扩张前、扩张后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观察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同期未行IVUS检查而行介入干预的临界病变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选后的第1、3、6和12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于第10~12月行CAG和IVUS检查,观察支架内膜增生情况及有否支架内血栓征象。以CAG或IVUS显示支架置入成功并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冠脉成形术以及心衰或死亡)发生为手术成功。结果病例组31例患者的32处靶病变支架植入成功后行IVUS检查提示28处(87.5%)支架存在贴壁不完全。再次以更高的压力(18~20atm)或换用另一高压球囊扩张,最终均达到了IVUS支架植入理想标准。术中未见与冠脉介入和IVUS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病例组22例患者行CAG和IVUS复查,CAG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VUS结果未发现局部支架内血栓征象,支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增生内膜负荷量无统计学差异。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与第一次植入支架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12±1.15)mm2vs(8.98±2.12)mm2,P>0.05]。对照组31例支架植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术后3~6月3例患者临床出现心绞痛,CAG结果提示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IVUS检测结果这3例患者均存在支架贴壁不良。结论IVUS比CAG能更有效地指导ACS临界病变支架的�
余丹青林曙光陈纪言周颖玲董豪坚李光黄美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介入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易损斑块变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斑块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入选因ACS入院患者,入院后行冠脉造影、对病变为临界病变,未行介入治疗者,入选后给与冠心病二级预防,入选后1个月内及入选后12个月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特征,抽血检测C反应蛋白。对患者靶血管内超声特征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轻中度狭窄组血管内超声检出脂质斑块51例(82.26%,51/62),其病变的血管外弹力膜面(EEMA)、斑块面积(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LAS)、重构指数(RI)明显大于重度狭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与斑块比存在统计学差异。hsCRP与EEMA、RI呈正相关。结论:易损斑块为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和明显的正性重构;hsCRP可望作为冠脉斑块易损性预测的参考指标。
谭虹谭虹余丹青张莹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