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06010)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潘卫国孙坚荣曹绛敏李杨李茂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电力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图像
  • 2篇多相流
  • 2篇一次风
  • 2篇数学模型
  • 2篇图像处理
  • 2篇图像重建
  • 2篇切圆
  • 2篇微波
  • 2篇锅炉
  • 2篇过程层析成像
  • 2篇层析成像
  • 1篇电站
  • 1篇电站锅炉
  • 1篇动力场
  • 1篇动力机械
  • 1篇动力机械工程
  • 1篇信号
  • 1篇一次风管
  • 1篇阵列
  • 1篇阵列信号

机构

  • 7篇上海电力学院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潘卫国
  • 4篇李杨
  • 2篇曹绛敏
  • 2篇林泉
  • 2篇李茂德
  • 2篇孙坚荣
  • 1篇魏敦崧
  • 1篇华张国
  • 1篇郑莆燕
  • 1篇边飞挺

传媒

  • 3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动力工程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7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波传感器阵列信号在管截面上的灵敏度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通过在小型垂直气固两相流实验台上进行的实验研究 ,获得了 4个独立灵敏区中微波传感器阵列信号在管截面上的灵敏度分布情况 ,并通过优化扩展计算 。
潘卫国边飞挺郑莆燕林泉李茂德
关键词:阵列信号微波传感器灵敏度实验台截面气固两相流
电站锅炉风粉流动参数在线测量技术被引量:15
2004年
针对电站锅炉一次风管内风粉流动,提出了依据能量守恒原理的测量方法和提高测量精度的测点布置原则,指出混合点温度 t3的布置应根据煤粉颗粒加热段长度 La/D 的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而定,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温度、速度和浓度测量系统,实现了一次风风温、风速、浓度等参数在线监测和一次风管内堵粉报警、一次风管内煤粉自燃、给粉机断粉诊断、炉内燃烧切圆诊断等功能,通过在线测量有效地提高了锅炉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潘卫国曹绛敏
关键词:一次风管风粉电站锅炉切圆给粉机煤粉
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1
2004年
对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对两相流或多相流过程内部信息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潘卫国李杨曹绛敏孙坚荣魏敦崧
关键词:层析成像多相流图像处理
微波过程层析成像图像重建模型研究
2004年
在分析微波层析图像重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反投影算法图像重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李杨潘卫国
关键词:过程层析成像图像重建数学模型
一次风喷口速度分布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实际一次风喷口出口两侧存在速度差对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情况,并与通常把一次风喷口出口速度均匀处理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对于电厂的实际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潘卫国林泉孙坚荣华张国李茂德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锅炉空气动力场一次风
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对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对两相流或多相流过程内部信息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潘卫国李杨曹绛敏孙坚荣魏敦崧
关键词:层析成像多相流图像处理
文献传递
微波过程层析成像图像重建模型研究
在分析微波层析图像重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反投影算法图像重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李杨潘卫国
关键词:过程层析成像微波图像重建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