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14B03)

作品数:11 被引量:676H指数:7
相关作者:方创琳蔺雪芹刘晓丽宋吉涛祁巍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城市
  • 8篇城市群
  • 5篇中国城
  • 4篇中国城市群
  • 3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效应
  • 2篇环境效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灾后
  • 1篇载力
  • 1篇震灾
  • 1篇政府
  • 1篇政府工作
  • 1篇中国城市化
  • 1篇人口
  • 1篇生态导向
  • 1篇世界城市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10篇方创琳
  • 4篇蔺雪芹
  • 2篇刘晓丽
  • 2篇宋吉涛
  • 1篇吴丰林
  • 1篇林永新
  • 1篇胡晓华
  • 1篇王宏远
  • 1篇李茂勋
  • 1篇祁巍锋
  • 1篇刘晓丽
  • 1篇邢宗海
  • 1篇王娅
  • 1篇陈睿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对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
2012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及政策措施。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在利用"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拉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城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通过产业重组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加快新一轮全球产业向国内城市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联合建立产业转移园区;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通过鼓励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提升城市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推动城市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同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关注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把编制城市产业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配合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交通规划,更多地致力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方创琳刘晓丽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城市发展城市规划
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8年
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的建设和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已从产业部门发展、结构变动、布局调整、产业集群建设等多个角度对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和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以能值、生态足迹、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投入产出法、灰色系统分析和多目标规划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始应用于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模拟及情景预测之中。当前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理论研究欠缺,方法应用有限。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基于城市群空间特性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多学科融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及与实践的结合将得到加强。
蔺雪芹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群工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武汉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3
2010年
随着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对城市群刚性约束作用的日益明显,城市群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受到关注。本文从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构建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对武汉城市群工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武汉城市群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推动工业结构演变,呈现出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工业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各城市间影响指数分异趋于明显,特别是位于城市群东部的黄石、鄂州、黄冈三市,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出。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今后推动武汉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蔺雪芹方创琳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武汉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被引量:186
2011年
通过对中国城市群识别标准与现状格局的基本判断,提出了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现状格局是由15个达到发育标准的城市群和8个未达到发育标准的城市群组成的"15+8"的空间格局,分析了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高密度集聚、高速度成长、高强度运转的"三高"特点,认为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存在"四低"问题(发育程度低,投入产出效率低,紧凑度低,资源环境保障程度低)、"四争"问题(不顾条件盲目跟风争相纳入国家战略、争建国家试验区,不顾红线争相扩权强势、引发大规模的变相圈地造城运动,不顾深度合作争相重复建设、出现徒有虚名的高度一体化,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争相提出高目标、滋生区域剥夺行为)、"四过"问题(过多的政府主导与行政干预、过高的发展前景估计、过密的集聚负效应和过大的发展差距)和"五缺失"问题(缺失统一的城市群识别标准、缺失规范的统计数据、缺失明确的归口管理机关、缺失公认的规划编制办法与执业制度、缺失权威的城市群规划法律地位);进而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群将形成由23大城市群、6大城市群集聚区和"π"字型城市群连绵带组成的国家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群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建议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地方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储备制度;修订《城乡规划法》或出台《区域规划法》,增补城市群规划的内容,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出台《城市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城市群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建立城市群规划执业制度;出台城市群规划技术导则,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依托快速国土轴,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7918网�
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与新趋向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群识别标准与现状格局的基本判断,提出了我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现状格局是由15个达标的城市群和8个不达标的城市群组成的"15+8"的空间格局,分析了我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高密度集聚、高速度成长、高强度...
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群
文献传递
从全球(全国)城市网络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景
2010年
对世界城市性质的认识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到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在2010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时间世界城市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陈睿王娅邢宗海
关键词:世界城市城市网络可持续发展政府工作国务院
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被引量:130
2008年
通过对建国57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修正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提出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30%~60%)、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60%~80%)和终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80%~100%)。根据四阶段论,将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为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共两大阶段,其中起步阶段又可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划分为顺利起步、超速发展、倒退发展、停滞发展、迅速发展和低速发展共6个亚阶段。完成我国城市化起步阶段,整整化了46年的时间,相当干半个世纪,目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进而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4%,中国城市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则估计再用25年时间可完成城市化中期阶段,进入城市化后期的成熟阶段。
方创琳刘晓丽蔺雪芹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被引量:161
2008年
城市群紧凑度是指在城市群形成与发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城镇)、产业、资源、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物质实体按照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包括城市群产业紧凑度、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等类型。适度的紧凑度是城市群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群紧凑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城市群的健康发展。从产业、空间和交通三大视角入手,通过构建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对选取的23个城市群紧凑程度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城市群紧凑度总体不高,且空间差异性大,根据这种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中国城市群综合紧凑度划分为高度紧凑、紧凑、中度紧凑、低度紧凑和不紧凑(分散)5个等级。城市群综合紧凑度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异态势。城市群综合紧凑度与城市群发育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如何科学调控城市群紧凑程度,紧凑程度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最佳选择,这是本文研究中试图回答的问题。该研究为我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育,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群、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生态型城市群和高效型城市群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为推动我国城市群的适度集聚和健康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
关键词:城市群紧凑度空间分异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问题与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群识别标准与现状格局的基本判断,提出了我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现状格局是由15个达标的城市群和8个不达标的城市群组成的"15+8"的空间格局,分析了我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高密度集聚、高速度成长、高强度...
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群
文献传递
欠发达城市群边缘地区发展探索
2012年
边缘地区的发展对于城市群多中心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处在从集聚发展阶段向多中心发展阶段演化过程中的欠发达城市群,更应加强对边缘地区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本文在相关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课题的示范基地,以成渝城市群次中心城市四川省资阳市为例,对快速发展的成渝城市群边缘地区城市和农业地区在发展定位、空间组织以及对农业地区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胡晓华林永新王宏远
关键词:城市群农业地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