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759)

作品数:30 被引量:188H指数:7
相关作者:李连喜贾伟平李梅芳包玉倩张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 10篇2型糖尿
  • 10篇2型糖尿病
  • 9篇病患
  • 8篇糖尿病患者
  • 7篇动脉
  • 7篇甲状腺
  • 6篇蛋白
  • 6篇2型糖尿病患...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蛋白尿
  • 4篇血清
  • 4篇脂肪
  • 4篇病变
  • 3篇代谢
  • 3篇隐匿性
  • 3篇隐匿性自身免...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机构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市糖尿病...
  • 2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糖尿病...
  • 1篇黄山市中医院

作者

  • 29篇李连喜
  • 14篇贾伟平
  • 13篇李梅芳
  • 12篇包玉倩
  • 11篇张蓉
  • 11篇陆俊茜
  • 8篇俞立波
  • 8篇屠印芳
  • 6篇吴松华
  • 6篇赵催春
  • 5篇李婷婷
  • 5篇陈明云
  • 3篇刘芳
  • 2篇郭明高
  • 2篇陆汉魁
  • 2篇于浩泳
  • 2篇沈莺
  • 2篇金春花
  • 1篇沈娟
  • 1篇邵琦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国际内分泌代...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控炎症的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2022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脏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脂肪因子是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生物活性肽或蛋白质的统称,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脂肪组织功能,并通过内分泌的方式参与全身其他脏器的代谢、炎症与免疫等生理活动的调节。肥胖状态下脂肪因子谱的改变则与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脂肪因子在NAFLD发病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种细胞机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肝脏炎症的调控。对脂肪因子的深入研究丰富了人们对NAFLD发病机制的认知,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脂肪因子或可成为治疗NAFLD的新靶标。
王羽洁李连喜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因子炎症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比较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比较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8月-2008年7月1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被定义为颈动脉或下肢动脉存在任何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Kappa统计方法评价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类型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纯以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检测作为诊断依据,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7.0%和62.2%,联合检测患病率为66.2%。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32(95%C10.22~0.42),下肢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91(95%C10.84~0.98)。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6.5%)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或单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为0%及10.3%)。结论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应该更加积极干预以减少将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俞立波沈莺李连喜屠印芳刘芳包玉倩吴松华贾伟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
糖尿病合并格雷夫斯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格雷夫斯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格雷夫斯病患者44例,按不同起病时间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先起病组(A组,25例)、格雷夫斯病先起病组(B组,5例)、糖尿病合并格雷夫斯病同时起病组(C组,14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糖尿病分型及胰岛β细胞功能〔空腹C肽(0 min CP)、餐后30 min C肽(30 min CP)、餐后2 h C肽(120 minCP)、餐后2 h C肽与空腹C肽差值(△CP)〕、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清蛋白(GA)〕、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格雷夫斯病症状及体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格雷夫斯病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有格雷夫斯病家族史者比例、血TG水平、TG-Ab及TPO-Ab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患者发病年龄、TG水平低于A组及B组,有格雷夫斯病家族史者比例、TG-Ab及TPO-Ab滴度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酮症酸中毒及格雷夫斯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格雷夫斯病同时起病者较糖尿病先起病者及格雷夫斯病先起病者表现为年龄更轻、血TG水平更低,有格雷夫斯病家族史者更多,血TG-Ab、TPO-Ab滴度更高。
裴国勇李连喜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发病年龄三酰甘油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IHH-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IHH-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0、5、10mmol/L)和二甲双胍10mmol/L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h)对乳头状癌IHH-4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IHH-4细胞48h后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α亚基(AMPKα)及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IHH-4细胞增殖(P<0.01)。随着二甲双胍干预浓度的增加,p-AMPKα/AMPKα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IHH-4细胞的增殖活性。
李梅芳张蓉李连喜郭明高陆汉魁陆俊茜贾伟平
关键词:二甲双胍甲状腺乳头状癌
成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比较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分别在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自身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年龄在18岁及以上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和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应用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和狭窄。首先比较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然后分别在两组人群中比较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系数检验。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病程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大于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0.83±0.19)比(0.76±0.17)mm,t=4.882,P<0.05],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患病率(分别为48.0%及9.2%)也明显高于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患病率(χ2=24.319、5.828,均P<0.05)。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分别为56.8%,χ2=4.314,P<0.05;69.4%,χ2=18.559,P<0.001)和狭窄(χ2=6.534、4.493,均P<0.05)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自身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患病率。结论:成人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成人1型糖尿病更为严重且成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为严重,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对提高成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意义重大。
金春花柯蒋风张智慧李连喜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组蛋白修饰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被引量:1
2016年
组蛋白修饰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环境因素引起的组蛋白修饰酶功能紊乱可诱导血糖升高,高血糖反过来又可加剧组蛋白修饰酶功能紊乱,两者互相影响,从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以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为主,探讨其在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胰岛素细胞破坏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
李婷婷李梅芳张蓉田晓萍李连喜
关键词:糖尿病表观遗传组蛋白修饰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正确诊断及处理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目前首先强调适当补碘,同时提倡个体化治疗原则。合理的甲状腺功能筛查方案和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有助于指导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本文简要综述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研究现状、筛查、预防和治疗。
竺越李连喜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4
2015年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86例,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按伴或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300例)和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2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压、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和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肾功能、肝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和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收缩压、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清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 GFR)、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降压药服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和年龄后,两组仅高血压患病率和降压药服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为51.2%(300/586),其中男性为44.6%(166/372),女性为62.6%(134/214),男女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00,P=0.105)。不同年龄段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1,P<0.00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单纯视网膜动脉硬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视网膜病变和同时发生视网膜动脉硬化及视网膜病变的患者(χ2=134.25,P<0.001;χ2=89.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异常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 GFR相关(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高,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 GFR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金春花李连喜李梅芳张蓉李婷婷贾丽丽包玉倩贾伟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疾病特征
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536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对照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Scr)、血清CysC、空腹胰岛素(FINS)、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T2DM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PAD组、DN组、DR组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CysC升高与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具有相关性。
赵蔚菁李连喜刘风静包玉倩贾伟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胱抑素C
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中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NTIS)及FT3水平与远期全因、心血管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1 354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经筛选后最终纳入984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分为NTIS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按FT3三分位数(Tertile)分为T1、T2、T3组.研究随访1~6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FT3水平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远期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984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中129例存在NTIS.远期随访结果显示,随着FT3水平降低,全因死亡率(T1组为9.6%,T2组为11.5%,T3组为20.9%,P<0.01)及心血管死亡率(T1组为4.5%,T2组为7.2%,T3组为11.0%,P<0.01)均逐渐增高.经过各因素校正,FT3(HR=0.614,95% CI0.439 ~0.859)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FT3(HR=0.605,95% CI0.370~0.986)也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NTIS存在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FT3降低为影响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俊薇任颖李连喜邵琦赵催春陆志刚魏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