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760)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从容罗伊李璐张蓉梅长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金山区科技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神经病变
  • 3篇糖尿病周围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周围神经病
  • 3篇周围神经病变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变
  • 2篇基因
  • 2篇2型糖尿病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4篇上海市糖尿病...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从容
  • 3篇罗伊
  • 2篇张蓉
  • 2篇李璐
  • 1篇刘波
  • 1篇陆惠娟
  • 1篇李璐
  • 1篇胡承
  • 1篇梅长林
  • 1篇江枫
  • 1篇贾伟平

传媒

  • 3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影响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常见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尿液获取简便,能被无创性收集并能提供大量生理上变化发展进程的信息。尿液中存在许多潜在生物标记物,包括代谢物质、细胞、蛋白、核酸等。许多因素对尿液中的生物标记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诸如存储温度、存储时间、酸碱度、反复冻融等。而外在因素对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尿液开展代谢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也日益增多,进一步拓宽了外在因素影响尿液存储稳定性的研究。现就外界因素对尿液检测指标的影响情况及环境因素对尿液代谢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影响情况做了综述。
罗伊王从容
关键词:尿液稳定性
中国成年特殊类型糖尿病人群中肝细胞核因子1β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筛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了解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汉族特殊类型糖尿病人群中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4例,其中男7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14)岁.患者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检测阴性,并且存在肾脏结构异常或肾功能受损.剔除其中3例存在HNF-1β基因点突变患者.其余101例患者应用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进行HNF-1β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筛查.结果 在1例多发肾囊肿伴右肾发育不全、双子宫、胰腺体尾部萎缩的患者中见到HNF-1β整个基因杂合性缺失.结论 HNF-1β基因大片段缺失在中国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汉族特殊类型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较低,约占临床疑似HNF-1β基因突变糖尿病表现人群的1%,且大片段杂合性缺失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点突变携带者相似.
罗伊张蓉胡承陆惠娟梅长林王从容贾伟平
关键词:MATURITYONSETYOUNG
血浆蛋白质组学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2年
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首先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于1994年首次提出,源于蛋白质(protein)和基因组的(genome)的整合,指一个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核心及“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领域,任务是深化认识基因组中所包含全部基因的功能,关注完整的生物个体一种细胞内所有的蛋白质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表达的变化,以期达到寻找能够干预此种变化的特定靶位或基因。
江枫贾伟平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2型糖尿病后基因组时代血浆功能基因组学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清预警标记及遗传关联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发现 DPN、对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是一个...
李璐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文献传递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4基因163A/G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4基因163A/G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地区197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有DPN 108例(DPN组),无DPN 89例(非DPN组)。受试者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测定神经包括正中运动神经、正中感觉神经、尺运动神经、尺感觉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应用传导速度、潜伏期和振幅的Z分综合评估周围神经功能。Z分计算方法:以传导速度为例,传导速度Z分=(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Z分+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Z分+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Z分+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Z分+胫神经传导速度Z分+腓肠神经传导速度Z分)/6,其中各神经传导速度Z分=(实测值-正常对照组均数)/正常对照组标准差。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SUMO4基因163A/G多态性。结果检出多态基因型AA、GA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非DPN组AA、GA、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7%、44.9%和12.4%,DPN组分别为39.8%、47.2%和13.0%;非DPN组和DPN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2%和63.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8%和36.6%,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基因型患者间各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振幅、传导速度Z分、潜伏期Z分、振幅Z分,以及周围神经功能异常率和DPN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病程后,DPN组与非DPN组SUMO4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上海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SUMO4基因163A/G多态性与DPN有关。
李璐张蓉刘波王从容贾伟平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DPN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针对DPN发病各个环节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以DPN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病机制为出发点,主要从神经组织损伤、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4个方面综述DPN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李璐王从容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物学标志物发病机制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家系内遗传的早发型糖尿病。MODY患者通常在10-45岁左右诊断为糖尿病,无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常伴有轻度的高血糖,糖尿病确诊后至少2年内不需使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且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均为阴性。
罗伊王从容
关键词:青少年成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