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53)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甘松丁放曲景毅夏志颖李庆霞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3篇笺注
  • 3篇词集
  • 2篇民国
  • 1篇选词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追求
  • 1篇疏证
  • 1篇体例
  • 1篇评点
  • 1篇清词
  • 1篇全清词
  • 1篇总集
  • 1篇文学
  • 1篇文学贡献
  • 1篇李鸿章家族
  • 1篇李氏
  • 1篇李氏家族
  • 1篇龙榆生
  • 1篇民国时期
  • 1篇名家

机构

  • 7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合肥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篇甘松
  • 2篇丁放
  • 1篇李庆霞
  • 1篇曲景毅
  • 1篇夏志颖

传媒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百年大型清词总集编纂述评
2015年
《全清词钞》等清词总集是民国时期大型清词文献整理的代表性成果,它们各有特点,为编辑全清词作了铺垫和准备。《全清词》编纂项目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启动,《顺康卷》《雍乾卷》业已出版,后续编纂正在进行中。《全清词》推动了词学文献研究的深入,拓展了词学研究的视野,其学术价值令人瞩目。
夏志颖甘松
关键词:《全清词》总集
中国古代词集笺注刍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唐圭璋、金启华先生发表《历代词学研究述略》一文,将唐宋以来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词学研究概括为词的起源、词乐、词律、词韵、词人传记、词集版本、词集校勘、词集笺注、词学辑佚和词学评论十大方面,(1)明确揭示...
甘松丁放
民国词学视野下的龙榆生词选观及选词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龙榆生于选词尤为关注并编选多种,既汲取传统词选的优长,又体现出向现代转型的新特征。龙榆生重视选录唐五代词,认为词起源于民间,体现出自觉的词史意识;龙榆生秉持词为"声学"的观念,词选注意标注词作的词韵、平仄等声情特征,与其倡导的"新体乐歌"创作互为呼应;龙榆生选词标举周、贺、苏、辛四家,并辅以格高情胜、笔健声谐的其他名家词人,希望于浙、常二派之外别建一宗,此目的虽未完全实现,但其词学建设与审美追求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甘松
关键词:龙榆生审美追求
《合肥词钞》与李鸿章家族的文学贡献与成就
2016年
《合肥词钞》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模编纂的一部专收合肥一邑词人词作的地域性词集。作为前清遗少,李国模编纂《合肥词钞》,一是为倡导传统词学,一是为整理乡邦文献,带有明显的遗民学术色彩。《合肥词钞》特别推尊在清代饱受诟病的合肥词人龚鼎孳,为后人重新评价龚鼎孳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奠定了基础。《合肥词钞》还收录众多李氏家族词人词作,充分展示出这个家族的文采风流,也是人们了解李氏族人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心态的重要依据。
李庆霞甘松
关键词:龚鼎孳李氏家族
施蛰存与20世纪词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施蛰存的词学研究受到王国维、胡适、唐圭璋、龙榆生诸人的影响和启发,但不从众随俗,有自己的审美眼光与学术判断;施蛰存研治词学由文献整理入手,进一步夯实了词学研究的基础工程;推重晚唐五代词与《花间集》,编选《花间新集》,赓续"花间"传统;施蛰存通过主编《词学》,勾画出现代词学研究蓝图,构建了密切的学术"朋友圈",促进了国际词学研究交流,对20世纪后半期的词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松
关键词:词学贡献
中国古代词集笺注、评点的演变及功能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古代词集的笺注与评点,经历了千年发展演变。词集笺注始于北宋,盛于清代,其体例及内容由单一性走向综合性,由普及性走向学术化;词集评点,发轫于南宋,明后期趋于繁荣,清代又有新发展,评点的内容趋向丰富,目的及性质由大众化、商业化转向专业化、文人化,甚至成为词人骚客标榜理论主张或切磋词艺的手段。笺注与评点所发挥的功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笺注侧重于知识介绍,重在求真;评点更具个性色彩,偏于审美感悟;二者共同构成词学诠释学的重要内容。笺注、评点对词集传播与接受、词派形成与发展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丁放甘松
关键词:词集笺注评点
民国时期词集编年笺注之兴起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清中叶之前,词集笺注一般重在注解语辞典故,清中叶至清末民初,词集笺注主要以疏证体的形式出现,重在人事考订,笺注转向注重知人论世,为编年笺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基础。民国时期,随着新学术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以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邓广铭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学人将词集校勘、笺释、编年等内容融为一体,极大推动了词集编年笺注的兴盛与成熟,既体现了词集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标示着20世纪词别集整理的方向。
甘松曲景毅
关键词:民国词集疏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