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3049])

作品数:6 被引量:317H指数:5
相关作者:龙健李娟邓启琼李阳兵汪境仁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石漠化
  • 3篇土壤性质
  • 3篇喀斯特地区
  • 2篇土壤质量
  • 2篇理化性质
  • 1篇岩溶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土资源
  • 1篇微生物
  • 1篇理化性
  • 1篇喀斯特环境
  • 1篇喀斯特石漠化
  • 1篇环境问题
  • 1篇机械组成

机构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篇龙健
  • 4篇李娟
  • 3篇李阳兵
  • 3篇邓启琼
  • 3篇汪境仁
  • 2篇江新荣
  • 1篇姚斌
  • 1篇熊康宁
  • 1篇刘方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被引量:5
2006年
在研究贵州国土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将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自然环境的梯级性和复杂性;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贫瘠性和脆弱性;自然环境地球化学的异常性和敏感性;自然生态环境贫瘠脆弱和社会贫困的区域叠加性;粗放地开发矿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严重性。
李娟汪境仁龙健
关键词:国土资源岩溶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5
2005年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及干扰程度对石漠化土壤质量的恢复和重建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草地的有机质、全P和全K含量最高,分别是果树地和坡耕地的2.3、2.1、1.5倍和1.7、1.9、1.3倍,全氮量以草地最高,分别是其它利用方式的1.2~2.8倍,农地有机质含量仅次于林地和草地,石漠化地土壤营养元素最低.果树地和林地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分别占微生物总量的69.7%和73.3%,草地以固N菌为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33.0%,农地的放线菌多于草地、林地、果树地和坡耕地,石漠化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最低.经开垦利用后(坡耕地),喀斯特山区表层土壤颗粒砂化逐渐明显.石漠化区经过13a退耕还林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由0.96和0.29提高了1.92和0.53,优势度由0.75降到0.36.采用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辅于必要的生物措施,是恢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龙健邓启琼江新荣李阳兵姚斌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
贵州中部岩溶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本文研究了黔中岩溶丘陵区几种不同士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农林(林草)复合利用模式在土壤粒级组成、孔隙分布、持水性能、有机质和N、P养分、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肥力性状特征,有机无机肥配施、精细管理的灌溉农田次之,而粗放管理的旱坡耕地,土壤肥力性状严重恶化,逐步向石漠化景观演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显著影响土地肥力变化的程度和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基本农田精细管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革)是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区域生态重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龙健李娟汪境仁
关键词:土壤肥力
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过程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2
2006年
在一个较小的时空尺度上对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及其退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由于植被破坏和耕地的开垦发生土壤颗粒粗化,向石漠化景观发展,土体结构破坏,容重增加0.12~0.60g/cm^3,总孔隙度降低12.0%~39.8%,持水性能变劣,养分也随之下降;〈0.05mm的粘粉粒流失,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33.4%~84.6%和43.3%~85.2%。土壤质量的演变,既有系统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内在原因,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外部干扰体系的驱动;演变的过程既有渐变型,又有跃变型。
龙健李娟汪境仁李阳兵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质量石漠化
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喀斯特土壤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诱发重要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机械组成、物质成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探讨了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细粒...
龙健江新荣邓启琼刘方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
文献传递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被引量:155
2005年
喀斯特土壤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诱发重要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机械组成、物质成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探讨了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细粒物质减少,表层土壤消失,岩土界面缺少风化母质的过渡层,或者被裸露基岩取代;土壤质地出现砂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降低;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等是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龙健江新荣邓启琼刘方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性质机械组成理化性质微生物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及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44
2006年
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粗化和理化性质特征,土壤颗粒分形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颗粒含量越少,土壤分形维数越低,表征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容重、粘粉粒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形关系(P<0.01)。分形维数能较好地表征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以及石漠化的程度,可作为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的定量指标之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龙健李娟邓启琼李阳兵熊康宁
关键词:喀斯特环境土壤性质石漠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