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1IK175)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邵宝林朱天辉王成华张婧庄启国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猕猴桃
  • 3篇溃疡病
  • 2篇猕猴桃溃疡病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引物
  • 1篇生防芽孢杆菌
  • 1篇生物防治
  • 1篇适生性
  • 1篇适生性分析
  • 1篇特异引物
  • 1篇物防
  • 1篇溃疡
  • 1篇蜡样芽孢杆菌
  • 1篇分子检测
  • 1篇杆菌
  • 1篇RAPD
  • 1篇B2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自然资...
  • 2篇四川出入境检...
  • 1篇四川出入境检...

作者

  • 3篇朱天辉
  • 3篇邵宝林
  • 2篇庄启国
  • 2篇张婧
  • 2篇王成华
  • 1篇李姝江
  • 1篇刘瑶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猕猴桃溃疡病生防芽孢杆菌B2的鉴定及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发展迅速,防治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找到一种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针对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特点,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共获得25株芽孢杆菌,采用点菌法筛选出4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圈直径达到5 mm以上),其中B2拮抗作用最强。根据菌落(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B2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将B2的发酵原液稀释成1×109cfu/m L的发酵液,并在此基础上依次配制50、100、500、1000、2000倍的稀释液,用于盆栽试验。盆栽试验采用喷雾法,30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0.45%、86.52%、80.90%、67.98%、47.19%、15.73%,60天后尽管病斑有少量增加,旧病斑有所增大,但与对照相比,病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大田试验结果证明,该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喷雾法选择B2发酵液的50倍稀释液,涂抹法选择B2发酵液的100倍稀释液,可有效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
邵宝林王成华刘露希张婧庄启国朱天辉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猕猴桃溃疡病生物防治
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建立该病的快速诊断技术,本实验通过RAPD分析获得一条1 300 bp左右的致病菌的特异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在测序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引物F7/R7,优化特异引物扩增条件,并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利用该特异引物对包括猕猴桃溃疡病菌在内的14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表明,只有猕猴桃溃疡病菌能扩增出1条约为950 bp的特异条带,其他菌株及对照均未扩增出特异条带。对采自果园的染病枝干组织和接种致病菌的枝干组织的检测表明,该特异引物能特异性地检测到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存在,其在组织中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fg/μL。因此,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引物F7/R7,参考优化的体系和程序,结合简单的试剂盒法提取猕猴桃溃疡病菌或植物组织DNA,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该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邵宝林刘瑶朱天辉李姝江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RAPD特异引物
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分析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范其入侵和扩散,确保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生性。猕猴桃溃疡病菌在我国最适宜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陕西、浙江、重庆、西藏。鉴于该病具有发生发展迅速,危害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应当加强猕猴桃种苗等繁殖材料的检疫,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和病害监测,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
邵宝林王成华张婧刘露希朱天辉庄启国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适生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