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9ZX10004-806)

作品数:7 被引量:152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华庆王燕徐维祯常利民商庆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疫苗
  • 3篇预防接种
  • 3篇接种
  • 2篇免疫学效果
  • 2篇接种疫苗
  • 2篇减毒活疫苗
  • 2篇过敏
  • 2篇过敏性
  • 2篇过敏性休克
  • 2篇风疹
  • 2篇META分析
  • 1篇血凝
  • 1篇血凝抑制
  • 1篇血凝抑制试验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异常...
  • 1篇腮腺炎
  • 1篇腮腺炎减毒活...
  • 1篇流行性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作者

  • 5篇王华庆
  • 3篇徐维祯
  • 3篇常利民
  • 3篇王燕
  • 2篇刘大卫
  • 2篇谷鸿喜
  • 2篇滕旭
  • 2篇商庆龙
  • 1篇李克莉
  • 1篇陈曦
  • 1篇武文娣
  • 1篇程喆歆
  • 1篇李迪
  • 1篇梁爽
  • 1篇许涤沙
  • 1篇房勇
  • 1篇赵冠棋
  • 1篇张国民
  • 1篇王亚敏

传媒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RV—IgG标准品对风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浓度的测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风疹病毒的IgG标准品(RV—IgG)进行定量ELISA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以测定风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血凝抑制(HI)抗体的保护浓度,并验证试剂盒的准确性。方法RV-IgG标准品和10对风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的定量ELISA试验;风疹病毒血凝素的粗提以及血凝试验;RV—IgG标准品的血凝抑制试验测定其血凝完全被抑制时RV-IgG浓度。结果将RV-IgG标准品稀释为8个不同浓度梯度做定量ELISA,所测得的浓度值与已知浓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对风疹疫苗免疫前后人血清抗体浓度进行比较,免疫后血清抗体浓度显著升高(t=2.151,P〈0.05);风疹病毒血凝素的凝集效价为1:128,RV-IgG标准品血凝抑制效价为1:32,对应的HI抗体浓度为25IU/ml。结论实验结果证实血清中风疹病毒HI抗体保护浓度为25IU/ml;风疹疫苗初次免疫后血清抗体保护性阳转率可达到80%。
赵冠棋程喆歆陈曦王燕徐维祯王华庆谷鸿喜
关键词:风疹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全国2008~2010年接种疫苗后过敏性休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全国2008~2010年接种疫苗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及报告情况,为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休克的报告、诊断、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国2008~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过敏性休克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8~2010年共报告接种疫苗后过敏性休克180例,175例被分类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75例过敏性休克中,年龄最大的7l岁,最小的为出生1d,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共涉及25种疫苗,121例为接种灭活疫苗,54例为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疫苗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最短lmin,最长18h,中位数为10min,<30min的占86.2%。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结论报告的过敏性休克中,86.2%发生于接种疫苗后<30min,应加强留置观察。1例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接种疫苗后18h,且临床表现不符合过敏性休克病例的定义,应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报告。
常利民刘大卫李克莉武文娣许涤沙王亚敏王华庆
关键词:预防接种过敏性休克
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评价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V)的保护效果,为完善R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风疹、免疫、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1994~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0篇,14篇是免疫学效果的研究,4篇是免疫持久性的研究,2篇是对保护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对R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显示,接种RV后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为97.3%~100.0%,IgG抗体阳性率为85.4%~100.0%;7年后抗体阳性率保持>90%;Meta分析疫苗的保护效果为77%。结论接种RV后,抗体阳性率高,并能保持较好的持久性和保护作用。
王燕王华庆徐维祯滕旭商庆龙房勇谷鸿喜
关键词:风疹减毒活疫苗META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86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为完善Mu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年)及其世纪期刊(1979~1993年)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1982~2011年),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3篇,16篇涉及MuV免疫学效果研究,3篇为MuV免疫持久性的研究,4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对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显示: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为23.21%~93.18%,IgG抗体阳转率为83.2%~97.7%;3年后抗体阳性率保持>75%;Meta分析显示,疫苗的保护效果为85%。结论接种MuV后,IgG抗体阳转率较高,并能保持较好的持久性和保护作用。
徐维祯张国民梁爽王燕商庆龙滕旭李迪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META分析
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规范处理和科学鉴定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总库(2000~2010年),对获得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2篇文献的76例个案,其中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女性比例为2.8:1。发病年龄最大69岁,最小仅出生1d,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共涉及17种疫苗,54例为接种灭活疫苗,20例为接种减毒活疫苗,2例为同时接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居前三位的是人用狂犬病疫苗(14例)、乙型肝炎疫苗(1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8例)。接种疫苗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最短1min,最长4h,中位数时间为10min。最终结局有9例死亡,67例痊愈。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结论报道的文献中,87.3%的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接种后30min内,接种后应至少留观30min,接种后4h内仍要注意受种者身体情况。接种医生应掌握过敏性休克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应重点关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等症状和体征。
常利民王华庆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过敏性休克
国内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9
2012年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措施。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疫苗种类不断增多,接种剂次持续增加,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病例数可能有所增加,而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AEFI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AEFI诊断标准,各地调查诊断掌握不尽相同,监测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这给规范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带来了不便。现主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AEFI监测、报告、调查、诊断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提炼分析,阐述目前国内外AEFI监测报告和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为探索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常利民刘大卫王华庆
关键词: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