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6014)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金燕李春刘桂艳黄申童延斌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离子
  • 3篇离子液
  • 3篇离子液体
  • 2篇糖醛
  • 2篇糖醛酸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醛酸
  • 2篇醛酸
  • 2篇两相体系
  • 2篇甘草
  • 2篇甘草次酸
  • 2篇甘草酸
  • 1篇全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离子液体体系
  • 1篇固定化
  • 1篇固定化细胞
  • 1篇Β-葡萄糖醛...

机构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春
  • 3篇陈金燕
  • 2篇刘桂艳
  • 1篇邹树平
  • 1篇童延斌
  • 1篇黄申
  • 1篇杨晓刚
  • 1篇何冬梅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含离子液体体系中固定化细胞转化甘草酸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固定化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细胞转化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并与缓冲液单相体系作为对照。确定了在[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最适离子液体加入比例、缓冲液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分别为10%、5.83、5℃和6.0 mmol/L,在此条件下反应58 h,甘草酸转化率为87.03%,比缓冲液单相体系提高了15.02%。离子液体循环使用8次后,回收利用率维持在85.28%。主产物GAMG和副产物甘草次酸(GA)在两相体系中得到有效分离,为后续产物分离带来便利。
陈金燕刘桂艳黄申童延斌李春
关键词:甘草酸甘草次酸离子液体固定化细胞
水/离子液体[BMIM]PF6两相体系中全细胞催化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了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r-PGUS-P)全细胞转化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最适反应体系为离子液体[BMIM]PF6/水(2∶8,体积比),最适缓冲液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细胞加入量分别为5.4、45℃、6.0mmol.L-1和8.0g.L-1。在此条件下反应58h,产物GAMG得率和化学键选择性分别为69.6%和67.2%,与纯水相反应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12.4%和12.61%。离子液体循环使用7次后,回收利用率为93.47%。产物GAMG和副产物甘草次酸(GA)在此两相体系中得到有效分离,为后续产物分离带来便利。
陈金燕邹树平何冬梅杨晓刚李春
关键词:离子液体全细胞甘草酸
离子液体对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了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别在含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体系中催化4-硝基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pNPG)生成对硝基苯酚(pNP)的反应,并以缓冲液单相反应体系作为对照,考察离子液体对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中最适底物浓度为10.0mmol/L,较缓冲液单相体系提高了1倍,确定了该体系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Vmax为0.153mmol/(L·min),Km为0.773mmol/L,表观活化能Ea为35.386kJ/mol;而缓冲液单相反应体系中Vmax为0.094mmol/(L·min),Km为0.620mmol/L,Ea为48.199kJ/moL,说表明离子液体[Bmim]PF6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并提高了反应速率。
陈金燕刘桂艳李春
关键词:离子液体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两相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