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FX084)
- 作品数:11 被引量:84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志远阎二鹏王太宁荣月王君伟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实质违法观的续造:客观归责理论的真正贡献被引量:3
- 2011年
- 当代客观归责理论缘起于对"条件说因果关系无限回溯"难题的解决,但由于其所提供的诸原则向实行行为领域、主观罪过领域和违法性等领域的扩张适用,造成了人们对客观归责理论本体性认知上的混乱。实现客观归责理论本体理解的合理化,首先要实现认知路径上从"目的指向"向"问题解决方法指向"的转变。而在问题解决方法意义上,将客观归责理论理解为对实质违法观的续造是妥当的。
- 王志远
- 关键词:客观归责
- 经济犯罪刑法适用的公众认同被引量:5
- 2013年
- 从法理上而言,公众认同不仅是提高刑事司法公信力的根本途径,而且是罪刑法定原则之下的必然要求。经济犯罪大都属于法定犯的范畴,与自然犯相比,其违法性不易被普通国民认知,对其的刑法规制多采用空白罪状与兜底条款,如何区分经济违法性与经济犯罪至为重要。在经济犯罪刑法适用过程中,应通过破除"刑法万能论"、合理解释空白罪状参照规范与完善裁判释法说理制度以获得公众的认同。
- 阎二鹏
- 关键词:公众认同经济犯罪法定犯空白罪状
- 盗窃后处置行为的刑事责任 异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本土化思考被引量:8
- 2011年
- 盗窃后处置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盗窃行为结束后对行为对象的进一步处置。德日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的阐释进路因理论本身的模糊性、对特定的判例背景和犯罪成立理论的依赖性而不适于我国。基于对我国盗窃罪的体系解释,盗窃罪的客体应该界定为非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的占有,不必然囊括其事后处置行为的保护客体。根据我国本土化的犯罪成立标准和罪数理论,不构成犯罪的处置行为、非法持有特殊物品的行为、非法毁损普通物品的行为、特殊的使用普通物品的行为、非法使用、出卖、毁损、变造特殊物品的行为等五种类型化的盗窃罪事后处置行为,在不同具体案件中有不同的处理结论。这一结论与德日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我国的司法实践相契合。
- 王太宁
- 关键词:盗窃罪
- 论罪刑法定的宪政维度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宪政精髓的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与生俱来的实质内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通过刑法的契约性,在国家的刑罚权与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正好契合了宪政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刑事法治在宪政框架内获得了合理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司法权的独立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 阎二鹏
- 关键词:罪刑法定权力制约宪政
- 在“公益”与“私权”之间:违法性认识问题再认识被引量:28
- 2015年
- "违法性认识是否阻却刑事责任"这一争议问题的症结是"公益"与"私权"的博弈。这里的"公益"是"群体性的安全利益",而"私权"则是指"不知法律不受刑罚处罚的权利"。考虑到当前人们对"被告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的确证能力有限这一事实,根据平衡公益与私权的"最大程度保障私权"原则,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当是以"向群体性安全利益倾斜"为平衡模态的折衷方案。而具体的折衷方式应以"违法性认识欠缺是否可能避免"为关键点,将被告人的违法性认识欠缺区分为应阻却刑事责任的违法性认识欠缺和不应阻却刑事责任的违法性认识欠缺。
- 王志远
- 关键词:公益私权
- 我国共犯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区分制和单一制的价值评判为视角被引量:4
- 2011年
- 以限缩正犯概念为基础建构的区分制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以扩张正犯概念为理论基础的单一制却更好地贯彻了规范主义的立场和责任原则、罪刑均衡原则。我国古代的共犯立法既缺乏罪刑法定的理念,也缺乏罪责刑个别化的理念,现有的共犯模式确立之时也没有基于维护构成要件定型性、贯彻罪刑法定的考量。从我国共犯的历史传统、共犯确立的立法进程考察,及从现行共犯模式的立法规范特征分析,主张我国共犯模式归属于区分制的观点没有法律上的依据,相反却具有单一制的某些特征。因为单一制可以兼顾罪刑法定和罪责均衡,而区分制为实现追求罪责均衡的努力不但带来理论体系内部的复杂和矛盾,而且已然偏离了罪刑法定,所以我国共犯模式应采用单一制。
- 王太宁王君伟
- 关键词:共犯单一制
-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预防被引量:12
- 2016年
-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男性为主、抢劫及故意伤害犯罪为主等。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中"爱的缺失";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宣传教育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等。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有效预防对策包括完善家庭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宣传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 荣月
- 关键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
- 形式解释视域下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被引量:7
- 2013年
- 形式解释并非排斥实质判断,只是强调形式优先于实质的判断顺序,对于学步法治阶段的中国,形式解释更有利于国家刑罚权之制约;我国刑法在关涉言论自由之规定中,更多的是对滥用言论自由之规制,在言论型犯罪的构成要件解释中,可以将合宪性思维与形式解释契合;对于诽谤罪客观与主观方面构成要件的解释,必须时刻注意与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相衡平,在保障言论自由与他人名誉权法益之间寻求合理节点。
- 阎二鹏
- 关键词:言论自由诽谤罪
- 虚拟财产刑事保护新论——以规范视角和主体性理论的展开被引量:2
- 2016年
- 侵犯虚拟财产的问题,即有理论的相持观点并未揭示问题的实质,在财物的属性、虚拟财产的类别、手段与目的的区分及虚拟与现实的证立路径上存在各说各话的嫌疑,结合具体规范的微观视角,和侵财犯罪本质的普遍性定言令式规则,虚拟财产中的绝大部分不应受财产罪的规制,其中具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有稳定价值关系的一部可以以侵犯财产性利益加以保护,其余的应纳入计算机相关犯罪处理,同时应注意虚拟财产自身特性所应坚守的谦抑性品质。
- 张凯
- 关键词:虚拟财产主体性理论谦抑性
- 受贿犯罪事实性立法反思
- 2011年
- 在事实性立法思维指导下出台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不符合受贿罪保护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不受侵害的规范目的,带来实然受贿犯罪立法逻辑体系难以解释的尴尬。摆脱尴尬的关键在于立法过程中实现规范与事实之间良性平衡,行为标准说不符合事实与规范二元平衡思维,以事实与规范二元平衡思维分析利用影响力受贿应将其分为几种情形加以处理。
- 刘芳
- 关键词:受贿犯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