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308012)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任立良李琼芳刘轶蔡涛张志才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不同水文模型在老哈河流域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为研究不同水文模型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上的适用性,分别选取老哈河流域的西泉、初头朗两个子流域1970-2003年的实测资料,应用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其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西泉和初头朗流域,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模拟精度总体上均高于新安江模型;垂向混合产流模型更适用于初头朗流域。
- 刘轶李琼芳王鸿杰蔡涛任立良
- 关键词: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
- 塘坝洼地蓄水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受流域平原洼地塘坝滞蓄影响,我国北方长期干旱后出现初期降雨不产流现象,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的基础上需增加一个线性水库以反映塘、坝洼地的蓄水影响,并应用于北方半湿润地区的蓟运河流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在率定期与验证期均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确定性系数达80%以上,并能定量分析塘坝洼地调蓄对初期降雨径流的影响。
- 凌敏华陈喜
- 关键词:塘坝洼地蓄水河川径流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半湿润地区
- 不同时间步长对次洪模拟影响的评价与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为研究不同计算时段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次洪模拟的影响,选取西泉流域1973~1999年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次洪降雨径流资料,采用不同时段步长、应用垂向混合产流模型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计算时段为0.5h的洪峰模拟与洪水过程拟合程度模拟效果优于1h的模拟结果。
- 白雪李琼芳刘轶蔡涛虞美秀谢伟任立良
- 基于流量衰减过程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参数推求方法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地区,可通过分析枯期流量衰减过程推求水文地质参数。基于Boussinesq方程构建了Brutsaert和Lopez方法与Mendoza等方法,分析了枯期流量衰减特征与水文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以贵州岩溶地区后寨河流域为例,根据实测枯期流量过程资料推求渗透系数及含水层厚度。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推求后寨河流域水文地质参数有效可行,可供借鉴。
- 张艳芳陈喜程勤波张志才
- 关键词:岩溶枯季径流BOUSSINESQ方程
- 气象变化趋势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为分析老哈河流区域的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选用初头朗子流域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时间尺度的蒸发皿蒸发和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则略有不同;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主要因素,其他气象要素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则视时间尺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 李琼芳刘轶王鸿杰蔡涛任立良
- 关键词:气象要素
- 岩溶裂隙对坡面饱和水流汇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针对传统基于松散介质特性建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难以模拟喀斯特流域的水文过程,在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基础上引入裂隙渗流立方定律,考虑裂隙导水介质各向异性对坡面饱和水流汇集的影响,实现了对DHSVM的改进,以适用于喀斯特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喀斯特裂隙对坡面饱和水流路径及汇集产生影响,对水流汇集的影响由流域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弱,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流域的水文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 薛显武陈喜张志才魏玲娜
- 关键词:裂隙
- 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以栅格植被根系层深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土壤含水量作为衡量流域内各点蓄水容量和最大蓄水容量的基础,建立了基于蓄满产流的栅格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并模拟了积雪融雪、蒸散发及产汇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构建的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方法可行。
- 王贵作任立良王斌
- 关键词:寒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