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902003C)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韩正铜程延海朱真才程林邹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镀层换热表面凝结传热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调整Ni-P化学镀工艺参数,获得了磷含量不同的镀层,具有非晶、纳米晶及二者混合的微观结构。进一步的凝结传热实验结果表明,高磷非晶镀层表面具有明显促进珠状凝结的效果,在凝结过程中表现为珠膜共存状态,而碳钢管表面仅出现膜状冷凝。同时,换热表面经Ni-P镀层改性后,可以获得较好的传热性能。镀层对换热性能的改善与镀层中非晶的含量相关,表现为,随着非晶含量的增加,换热效率得到增强。对于非晶镀层换热表面,在特定的冷却水流量下,提高蒸汽温度可以促进珠状冷凝效果的产生。
- 程延海朱真才韩正铜程林
- 关键词:微观结构传热
- 热处理对Ni-P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相含量不同的镀层。镀层在氩气保护下,分别经200,400℃保温1h进行热处理。采用电子探针(EPMA)、XRD射线衍射以及维氏硬度计研究了镀层热处理前后结构及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相含量的增多,镀层由非晶逐渐变为纳米晶,而硬度相应变大。200℃保温1h热处理,非晶与混晶镀层由于少量析出物Ni3P的出现使得硬度增大,而纳米晶镀层由于发生了弛豫使得镀层硬度降低。400℃保温1h热处理时,试样均发生了晶化,析出弥撒的Ni3P金属间化合物以及Ni相,纳米晶镀层的Ni相峰值强度增大最多,而非晶镀层所对应的Ni相峰值强度增大较少。然而,经400℃保温1h热处理后,非晶镀层硬度增大最多,这归因于非晶镀层析出的Ni3P金属间化合物数量多于混晶以及纳米晶镀层。
- 程延海朱真才韩正铜邹勇
- 关键词:化学镀NI-P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