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C31016)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树峰计时鸣谭大鹏薛伟王萍萍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篇电化学加工
  • 1篇电加工
  • 1篇双光子
  • 1篇湍流
  • 1篇黏度
  • 1篇微齿轮
  • 1篇微细
  • 1篇微细加工
  • 1篇磨粒
  • 1篇激光
  • 1篇光整加工
  • 1篇光子
  • 1篇放电加工
  • 1篇飞秒
  • 1篇飞秒激光
  • 1篇复合加工技术
  • 1篇ECM
  • 1篇EDM
  • 1篇齿轮

机构

  • 3篇温州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孙树峰
  • 2篇谭大鹏
  • 2篇计时鸣
  • 2篇薛伟
  • 1篇王萍萍
  • 1篇吴鑫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磨粒辅助EDM与ECM复合加工技术被引量:3
2012年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快速发展与产品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对微细结构表面(包括微孔、微槽和微棱柱/锥等)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微细结构表面的加工质量,提出一种磨粒辅助放电加工(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EDM)与电化学加工(Electro chemical machining,ECM)复合加工新方法,通过建立微加工模型分析了该方法的加工机理,搭建了微加工试验平台,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研究,采用直径500μm和75μm的钨电极在SUS 304不锈钢上分别进行了微盲孔和微通孔加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用的EDM、EDM与ECM复合加工和磨粒辅助EDM与ECM复合加工三种方法中,磨粒辅助EDM与ECM复合加工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15 nm)最高,因此该方法是微细结构表面高效和高质量加工的最佳方法之一。
孙树峰计时鸣谭大鹏薛伟吴鑫
关键词:放电加工电化学加工
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的微齿轮加工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传统加工方法很难实现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零部件高质量加工的问题,在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基础上,提出采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加工标准渐开线微齿轮的方法。采用钛蓝宝石激光器自行搭建的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系统,能够输出波长为800 nm的飞秒激光用于双光子聚合加工,利用AutoCAD软件设计标准渐开线微齿轮,通过理论和试验两种方法研究激光功率与单个固化点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扫描步距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激光功率越小,加工分辨率越高;扫描步距越小,加工变形越大,但表面质量提高。采用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出高质量的标准渐开线微齿轮,其表面粗糙度Ra27.66 nm。因此,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技术能够为微齿轮或其他MEMS零部件的加工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孙树峰王萍萍薛伟
关键词:双光子飞秒激光微齿轮微细加工
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湍流调控与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针对结构化表面不易采用工具实现精密光整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的精密光整加工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约束模块与被加工结构化表面构成磨粒流流道,将低黏度液体与微细磨粒按照一定体积分数混合形成液-固两相磨粒流,当磨粒流以湍流状态流经所构建的流道时,通过磨粒微力微量切削的频繁作用实现流道表面的逐步光整加工。由于磨粒流在湍流状态下易于实现表面加工纹理无序化,从而提高表面质量,因此对比研究了约束模块优化前后所构成的流道中磨粒流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湍动能分布,得出优化设计后的约束模块易于形成均匀湍流的结论。在自行搭建的低黏度液-固两相磨粒流加工装置上进行了光整加工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0h的光整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由Ra=93.28nm减小到Ra=42.78nm,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孙树峰计时鸣谭大鹏
关键词:湍流光整加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