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217)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智广杨琳黄干张翼李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7篇胰岛
  • 6篇自身免疫
  • 6篇酶联
  • 6篇酶联免疫
  • 6篇酶联免疫斑点
  • 6篇免疫斑点
  • 5篇隐匿性
  • 5篇细胞
  • 4篇自身免疫性
  • 4篇免疫性
  • 4篇谷氨酸脱羧酶
  • 4篇成人隐匿性自...
  • 3篇胰岛素
  • 3篇隐匿性自身免...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自身免疫性糖...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周智广
  • 11篇杨琳
  • 7篇黄干
  • 6篇张翼
  • 4篇李霞
  • 4篇向斌
  • 4篇金萍
  • 3篇林健
  • 2篇亓海英
  • 2篇颜湘
  • 2篇超晨
  • 2篇周海峰
  • 2篇崔秋燕
  • 2篇何伟民
  • 2篇唐维
  • 1篇彭健
  • 1篇陈小燕
  • 1篇谭少珍
  • 1篇张松
  • 1篇王臻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DA患者血清胰岛素原水平及其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血清胰岛素原(PI)的分泌特征及其意义。方法36例LADA患者、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名正常对照者均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和2h血糖、胰岛素原(FPI和PPI)和C肽(FCP和PCP)水平,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结果(1)LADA组FPI和PPI均低于2型糖尿病组(均P〈0.05),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FPI/FCP和PPI/PCP(%)较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均增高(P〈0.05或P〈0.01);(2)LADA-1型(GAD-Ab≥0.3)的PI低于LADA-2型(0.05≤GAD-Ab〈0.3)(P〈0.05或P〈0.01),而PI/C肽均高于LADA-2型(均P〈0.05);而LADA-2型与2型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ADA患者的GAD—Ab滴度与FPI和PPI呈显著负相关(r为-0.236和-0.268,均P〈0.05),与PPI/PCP呈显著正相关(r=0.254,P=0.030);(4)FPI/FCP“不成比例”增高者占LADA、2型糖尿病和正常组的百分比分别为77.8%、62.2%和2.3%,PPI/PCP增高者为83.3%、51.4%和2.3%。结论LADA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亦存在高PI血症,且“不成比例”PI异常增多在LADA更为显著,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
杨琳周智广唐炜立颜湘黄干金萍李霞
关键词: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素原C肽
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特发性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79例特发性T1DM患者和290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基因型,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特发性T1DM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T1DM组等位基因G49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因型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基因型A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4)。【结论】CTLA-4基因A/G49多态性与特发性T1DM易感性相关。
向斌周智广杨琳黄干林健
关键词:糖尿病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对急性起病糖尿病患者分型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对急性起病糖尿病患者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453例急性起病糖尿病患者根据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阳性分为A+组276例(任一抗体阳性)和A-组177例(抗体皆为阴性) 将5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分析ZnT8A在急性起病糖尿病患者和亚组中的分布规律、相关因素和ZnT8A阳性者的临床特征.抗体检测采用放射配体法.结果 (1)ZnT8A在急性起病糖尿病组的阳性率为24.3%,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1.8%)和健康对照组(1.0%)(均P<0.01) 而且ZnT8A在A+组中的检出率为29.7%,显著高于A-组患者15.8%(x2=11.318,P<0.01).(2)ZnT8A阳性率在<30岁各亚组高于≥30岁亚组(0~9岁,34.9% 10~19岁,26.7% 20~29岁,26.3%比≥30岁,18.3% 均P<0.05) 在体质指数(BMI)<21.0 kg/m2和21.0~25.0 kg/m2亚组高于BMI>25.0 kg/m2亚组(25.5%和25.9%比8.7%,均P<0.05).(3)ZnT8A水平与IA2-A滴度间呈正相关(r=0.165,P=0.01).(4)3种抗体联合测定使自身免疫检出率从60.9%提高到67.1%.(5)与抗体阴性者相比,ZnT8A单独阳性者日胰岛素需要量较多[(35.5±9.3)U/d比(29.8±14.7)U/d,P<0.05],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低[(107±15)mm Hg比(113±16)mm Hg,(69±12)mm Hg比(73±12)mm Hg,均P<0.05].结论 ZnT8A对急性起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分型诊断有一定价值,在常见抗体(GADA和IA2-A)阴性者中可识别出一类更接近于经典1型糖尿病的临床表型.
杨琳罗说明黄干彭健颜湘Janet WenzlauHoward W DavidsonJohn C Hutton周智广
关键词:急性起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存在GAD65反应性T细胞免疫异常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细胞水平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湖南省1型糖尿病协作中心2005年1至6月就诊的LADA患者17例,2004年3月至2006年1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8例,健康者(对照)16名;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65)反应性、Th1、Th2细胞,两者比值示为Th1/Th2平衡。结果LADA组较T2DM、对照组具有更多Th1细胞,LADA、T2DM及对照组的Th1细胞数分别为4.0、2.0及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Th2细胞分别为2.0、3.3及1.0个(P〉0.05);3组的Th1/Th2比值分别为3.0、0.4及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的Th1细胞及Th1/Th2比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对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刺激的Th1、Th2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DA患者体内存在高频率的Th1细胞以及Th1/Th2平衡向Th1偏移是其细胞水平的免疫发病机制。
张翼周智广杨琳林健李霞何伟民
关键词:细胞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IL-2和IL-7对优化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65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何种细胞因子(IL-2或IL-7)及其最佳浓度能够最有效地改善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效率。方法:选取20例1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年龄和性别均匹配的16例正常对照者(B组);Fic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以人GAD65、内对照、巴斯德五合一疫苗为抗原,加入不同浓度的IL-2[0 U/m L(1组)、0.5 U/m L(2组)、2.5 U/m L(3组)和12.5 U/m L(4组)],ELISPOT检测上述各浓度组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CD4+T细胞,比较各浓度组的GAD65孔(信号)、内对照孔(背景)的斑点数、斑点净值以及刺激指数(即信噪比,stimulating index,SI);另选取21例1型糖尿病患者(C组)及12例正常对照者(D组),检测针对GAD65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比较联合IL-2(2.5 U/m L,上述实验已证明其为最优浓度,5组)与联合IL-7(0.5 ng/m L,6组)所产的斑点数和SI。结果:1)A组在加入IL-2刺激后,各浓度组中GAD65反应性T细胞数均较A1组增高,而各浓度下的内对照孔的斑点数亦呈比例升高。各浓度组斑点净值比较显示:A4组与A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I的比较则提示A3组最高;且仅A3组的SI(2.8)高于B3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6组及D6组的GAD65孔斑点数均分别略高于C5组及D5组,且C6组及D6组的斑点数增幅也分别高于C5组及D5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5组的斑点净值(5.5)和SI(2.8)均显著高于C6组的斑点净值(4.3)和SI(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5 U/m L为ELISPOT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GAD65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IL-2最佳浓度;IL-2较IL-7更有利于改善ELISPOT检测的SI。
袁娇崔秋燕唐维超晨周智广杨琳
关键词:1型糖尿病酶联免疫斑点法
吡格列酮对炎性因子所致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GZ)对炎性因子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NIT-1细胞的Ppar-γ受体蛋白表达;联合IL-1β及IFN-γ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株NIT-1,建立胰岛细胞炎症模型,观察(IL-1β+IFN-)γ与PGZ预孵育NIT-1细胞的凋亡;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细胞caspase-3比活性。结果:NIT-1细胞表达Ppar-γ蛋白;(IL-1β+IFN-)γ组作用24 h对NIT-1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比活性分别为49.8%、28.0%、3.5,对照组3项指标分别为0%、4.3%、1,两组比较均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PGZ组3项指标分别为2.7%、7.1%、1.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GZ+IL-1β+IFN-)γ组的3项指标分别为18.6%、14.8%、1.5,与(IL-1β+IFN-)γ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结论:NIT-1细胞表达Ppar-γ受体蛋白;联合IL-1β及IFN-γ明显诱导NIT-1细胞凋亡,PGZ显著抑制IL-1β及IFN-γ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张翼周智广李霞向斌杨凌张松
关键词:吡格列酮胰岛细胞细胞因子凋亡
羧基肽酶-H抗体与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羧基肽酶-H自身抗体(CPH-Ab)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其对LAD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545例,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CPH-Ab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以筛出的CPH-Ab阳性患者为病例组,以GAD-Ab阳性患者和抗体阴性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以空腹和餐后2hC肽值表示),分析CPH-Ab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CPH-Ab阳性患者的空腹C肽介于GAD-Ab阳性与两种抗体(GAD-Ab和CPH-Ab)均阴性的T2DM患者之间(P<0.05),以病程分层后三者的C肽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以BMI分层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以年龄、起病年龄、病程、性别等为协变量校正后,3组间的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值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01),其中CPH-Ab+组仅空腹C肽低于Ab-T2DM组(P<0.05),而GAD-Ab+组空腹和餐后2hC肽均低于Ab-T2DM组(P<0.05和P<0.01)。胰岛素缺乏患者在CPH-Ab+组、GAD-Ab+组和Ab-T2DM组的比例分别为27.6%(8/29),48.1%(8/52)和13.5%(54/40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GAD-Ab,BMI和空腹血糖对T2DM患者的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均有影响(均P<0.05),而CPH-Ab与二者均无统计学相关(均P>0.05)。结论:CPH抗体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不如GAD-Ab显著,CPH-Ab对LADA患者胰岛功能衰减的作用需前瞻性研究。
杨琳周智广黄干金萍亓海英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
人羧基肽酶H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构建人羧基肽酶H(CPH)的原核表达系统,以获得其重组蛋白,并初步应用于人CPH自身抗体(CPH-Ab)的检测。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cDNAⅡ扩增出CPH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后转化宿主菌E.coliM15,IPTG诱导CPH蛋白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Western-blot法检测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用重组CPH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CPH-Ab的ELISA方法。结果获得了CPH原核表达载体,CPH蛋白得到了表达。纯化的蛋白可被CPH-Ab阳性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识别。与放射配体法相比较,以重组CPH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的ELISA方法,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升高,分别为93.3%和97.5%。结论重组CPH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糖尿病患者CPH-Ab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向斌周智广黄干杨琳张翼
关键词:重组蛋白质类
ELISPOT检测羧基肽酶H阳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羧基肽酶H反应性T细胞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羧基肽酶H抗体(CPH-Ab)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特点。方法:选取CPH-Ab+LADA患者42例,2型糖尿病组(T2D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22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制人CPH蛋白,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并比较各组在CPH诱导下分泌IFN-γ的Th1和分泌IL-4的Th2细胞数,计算Th1与Th2比值(Th1/Th2)。结果:与健康对照和T2DM比较,CPH-Ab+LADA患者的IFN-γ-T和IL-4-T细胞数无异常增多,Th1/Th2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2例短病程(<3年)CPH-Ab+患者的CPH-IL-4-Th2细胞数较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均显著升高(1.8 vs.0.2和0.3,均P<0.05),但未发现任何因素与该斑点数相关。各组间的T细胞针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PH未直接诱导LADA的细胞免疫破坏反应,CPH反应性T细胞标志的可能是一进展相对缓慢的、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
杨琳周智广杜弢谭少珍张翼金萍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酶联免疫斑点
部分特发性1型糖尿病存在谷氨酸脱羧酶_(65)反应性T细胞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1型糖尿病(1B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 T 细胞。方法选择经典1型糖尿病(1A 型糖尿病)患者23例,1B 型糖尿病29例,健康对照16例;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_(65))反应性、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 T 细胞(IFN-γ-T 细胞)。结果 (1)IFN-γ-T 细胞数(中位数及95%CI 表示)1A 型糖尿病为:12.0个(10.3~20.9个),1B 型糖尿病:3.5个(3.0~5.7个),对照:1.0个(0.3~1.8个)。1A 型糖尿病的 IFN-γ-T 细胞数明显高于1B 型糖尿病及对照(均 P<0.01)。1B 型糖尿病较对照具有更高频率的 IFN-γ-T 细胞(P<0.05)。(2)以>95%CI(对照组)判为 IFN-γ-T 阳性,1A 型糖尿病、1B 型糖尿病及对照的阳性率分别为:78.3%(18/23)、48.3%(14/29)及0。(3)3组对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刺激的 IFN-γ-T 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1B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 GAD_(65)反应性 IFN-γ-T 细胞,即存在 T 细胞免疫异常,具有与1A 型糖尿病相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1B 型糖尿病前应排除 IFN-γ-T 阳性患者,GAD_(65)-IFN-γ-T 检测有望成为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新指标。
张翼周智广杨琳周海峰林健孙意黄干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