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H201127)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孙凌曹磊吕海涛陈烨丁粤粤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婴儿
  • 1篇皮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综合征
  • 1篇黏膜
  • 1篇黏膜皮肤淋巴...
  • 1篇微颗粒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损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综合征
  • 1篇内皮
  • 1篇内皮微颗粒
  • 1篇内皮细胞
  • 1篇内皮细胞损伤
  • 1篇坏死因子
  • 1篇回顾性分析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2篇吕海涛
  • 2篇丁粤粤
  • 2篇曹磊
  • 2篇陈烨
  • 2篇孙凌
  • 1篇徐明国
  • 1篇黄洁
  • 1篇严文华
  • 1篇徐秋琴
  • 1篇贾红亮
  • 1篇张建敏
  • 1篇钱为国

传媒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六个月龄以内婴儿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99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6个月龄以内婴儿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年龄组KD尤其是不完全KD患儿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内婴儿KD共99例,分为完全KD组及不完全KD组,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内婴儿KD,以男孩多发,男女比例为1.75∶1,新生儿未见发病,2个月龄以内发病者少见(2.02%),2个月以上至6个月以内发病者多(97.98%)。完全KD 57例(57.58%),不完全KD 42例(42.42%)。婴儿KD主要临床表现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发热(100%)、眼球结合膜充血(86.87%)、皮疹(80.81%)、口唇充血皲裂(68.69%)、杨梅舌(59.60%)、手足蜕皮(59.60%)、手足硬肿(43.43%)、淋巴结肿大(34.34%),其他临床表现以卡疤改变较常见(47.47%)。实验室检查中低蛋白血症(62.77%)及无菌性脓尿(44.93%)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34.34%)。两组KD病例在发病年龄及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组的临床表现出现频率较完全KD组均低,在实验室检查中,不完全KD组较完全KD组在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龄以内婴儿KD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导致诊断治疗延迟,易累及冠状动脉,故应重视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异常对6个月龄以内婴儿KD尤其是不完全KD的确诊尤为重要。
陈烨曹磊丁粤粤徐秋琴孙凌徐明国吕海涛
关键词:婴儿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CD62E^+、CD31^+内皮微颗粒的释放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体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TNF-α所致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培养上清中CD62E+、CD31+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释放水平,并初步探讨内皮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内皮微颗粒形成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倒置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TNF-α作用于内皮细胞24h后细胞形态和核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上清中CD62E+EMPs、CD31+EMPs的释放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结果 TNF-α可致内皮细胞形态和细胞核改变;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增加,其培养上清中CD62E+EMPs释放水平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上清中CD31+EMPs释放水平也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CD62E+ EMPs /CD31+EMPs比值明显增大(P〈0.01);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升高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TNF-α致损内皮细胞的程度不同,随着TNF-α刺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更明显,CD62E+EMPs和CD31+EMPs释放量也相应增加,尤以CD62E+EMPs增加为甚,推测CD62E+EMPs释放水平可用来预测内皮损伤程度;推测ROS途径可能参与了内皮微颗粒形成与释放的过程.
贾红亮孙凌张建敏黄洁丁粤粤钱为国曹磊陈烨吕海涛严文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细胞损伤内皮微颗粒活性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