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366) 作品数:6 被引量:43 H指数:5 相关作者: 张同作 都玉蓉 谢久祥 林恭华 苏建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四种小哺乳动物四肢长骨重量配置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统计分析了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及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四种小哺乳动物四肢长骨(肱骨、桡尺骨、股骨和胫腓骨)重量分布和相互关联性。结果表明:1)与其他三种动物不同,甘肃鼢鼠前肢长骨重量大于后肢,且桡尺骨重量大于肱骨,体现了地下啮齿类对大量挖掘活动的适应性进化;2)SD大鼠和高原鼠兔虽然隶属不同的科,生活史特征迥异,其四肢长骨重量的分布却具有趋同性;3)四种动物不同骨骼重量之间都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然而其相关系数大小却表现为甘肃鼢鼠>SD大鼠>根田鼠>高原鼠兔,反映了不同挖掘强度的物种对四肢长骨之间协调性有不同要求;4)在重量百分比相互关系上,近端长骨(肱骨或股骨)和远端长骨(桡尺骨或胫腓骨)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近端或远端长骨之内仅有甘肃鼢鼠的肱骨和股骨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显示近端骨骼和远端骨骼分属两类相互竞争的资源投资模块。 林恭华 谢久祥 苏建平 张同作关键词:小哺乳动物 四肢长骨 资源竞争 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012年 研究了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沙棘根、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2、11.37和95.8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远高于根和茎。与其他植物和其它地区沙棘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相比,青海沙棘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较高,因此青海沙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谢久祥 林恭华 都玉蓉 巨海兰 索有瑞 张同作关键词: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两种鼢鼠内脏器官形态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9 2012年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甘肃鼢鼠(Eospalaxcans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tinae),中华鼢鼠属(Eospalax)的两个近缘种(Norris et al.,2004;Zhouand Zhou,2008)。这两种鼠是我国西部常见的农、林、牧业害鼠(邴积才等,2001;张三亮等,2001;杨学军等,2006;周雪荣等,2010;马治德和马维海,2011)。它们均为典型的地下鼠,终身生活于封闭的地下洞道中(Nevo,1999),通过挖掘活动获取食物(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89;Norris et al.,2004)和寻找配偶,除短暂的交配期和雌性育幼过程外,雌雄鼠均独居生活。 杨传华 都玉蓉 谢久祥 崔雪峰 苏建平 张同作关键词: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内脏器官 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小肠组织学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5 2013年 甘肃鼢鼠小肠仅为相同体重高原鼢鼠小肠长度的70%,为满足相同的能量需求,甘肃鼢鼠消化系统中某些部位必然会发生相应调整,以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吸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成年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间距均显著小于高原鼢鼠,而其空肠管径显著大于高原鼢鼠,两种鼢鼠小肠总绒毛面积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甘肃鼢鼠通过缩小小肠绒毛间距并增大空肠管径来增加小肠吸收表面积,减缓食物通过速率,提高小肠对食物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进而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不足。 杨传华 都玉蓉 林恭华 苏建平 张同作关键词: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小肠 组织学结构 油松不同部位多酚与单宁的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油松为我国特有树种,药用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其药用部位含有多酚和单宁等生物活性物质。本文采用Folin-Cicalten法和柠檬酸铁铵法对油松不同部位多酚与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油松根、茎和叶多酚含量依次为89.24±12.06、68.18±11.20、104.30±12.51 mg.g-1;单宁含量依次为25.38±5.85、20.92±3.55、39.02±5.68 mg.g-1。油松多酚与单宁在油松各部位有相同的分布趋势,均为叶中最高,根次之,茎中最低。与其他中草药植物多酚含量相比,油松多酚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 谢久祥 林恭华 都玉蓉 余雪峰 索有瑞 张同作关键词:油松 多酚 高速公路防护林内喜鹊和灰喜鹊的巢址选择 被引量:8 2014年 2013年1月,实地记录高速公路道旁防护林内喜鹊和灰喜鹊巢址信息,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1.19%的巢址选择>10 m的乔木,极少选择≤5 m的小树(p<0.01)。10 m半径内,47.1%为单巢型,52.9%为2—5巢,为偏向集群型。58.11%选择在距离高速公路5 m10m区间(p<0.05)。89.21%选择在防护林中间和内侧,极显著高于单排防护林和防护林外侧(p<0.01)。水源生境为巢址第一选择,显著高于树林、农田、建筑和荒地(p<0.05)。 高远 慈海鑫 雷晓水关键词:高速公路 防护林 喜鹊 灰喜鹊 巢址选择